[发明专利]一种车门把手防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2026.6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8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催;曾勇帅;雷宝灵;张洪蛟;王霖;李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5/00 | 分类号: | E05B8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槽座 车门把手 滑块 防脏 铁芯 弹性件 挡板 线圈通电 一端连接 车门锁 磁感应 滑动 挡住 吸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门把手防脏装置,所述车门把手防脏装置包括两个滑槽座、两个滑块、两个弹性件、挡板及分别绕设有线圈的两个铁芯;每个滑块设置于对应一个滑槽座中且能够在滑槽座中滑动;每个弹性件的一端与对应一个滑槽座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对应一个滑块连接;所述挡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块连接且位于两个滑槽座之间;每个铁芯设置于对应一个滑槽座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所述铁芯用于在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磁感应吸引所述滑块在所述滑槽座中滑向所述铁芯。本发明的车门把手防脏装置能够在车门锁上时挡住车门把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门把手防脏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当今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此,人们对于汽车的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外车门把手对于驾驶员与乘员上下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车外门把手的形状、位置以及开门方式的设计虽然都足够完美,但是由于目前汽车车身设计的传统性、技术的局限性以及成本的约束性,外车门把手通常暴露在外界环境中,汽车在行驶过程或停驻期间,由于外界环境(如风、雾、雨、灰尘)的影响,车门把手极其容易变脏,而驾驶员与乘员的手在上下车时又无可避免的要与外车门把手接触,从而给驾驶员或乘员带来不便。
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车门把手防脏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车门锁上时挡住车门把手的车门把手防脏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把手防脏装置,所述车门把手防脏装置包括两个滑槽座、两个滑块、两个弹性件、挡板及分别绕设有线圈的两个铁芯;每个滑块设置于对应一个滑槽座中且能够在滑槽座中滑动;每个弹性件的一端与对应一个滑槽座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对应一个滑块连接;所述挡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块连接且位于两个滑槽座之间;每个铁芯设置于对应一个滑槽座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所述铁芯用于在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磁感应吸引所述滑块在所述滑槽座中滑向所述铁芯。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滑槽座呈长方体状且包括两个平行相对的限位板、连接两个限位板一端的第一端板及连接两个限位板另一端的第二端板;每个滑槽座的两个限位板的中部分别向相向的方向延伸形成突起部,所述滑块设置于一对限位板之间并在所述突起部与所述第一端板之间滑动。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端板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端板的安装孔,每个铁芯的一端安装于对应一个第一端板的安装孔中。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滑块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侧面、两个相对的第二侧面及两个相对的第三侧面;所述两个第一侧面相互平行;每个滑块的两个第一侧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每个滑槽座的两个限位板之间的距离且大于每个滑槽座的两个限位板的突起部之间的最大距离。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滑块的一个第二侧面上设置有第一铁圈,每个第二端板与对应一个第一端板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铁圈,每个弹性件的一端与对应一个滑槽座的第二端板的第二铁圈连接,另一端与对应一个滑槽座中的滑块的第一铁圈连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滑块的一个第三侧面上设置有一对连接片,每个滑槽座还包括连接两个限位板一侧且分别与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连接的连接板,每个连接板开设有贯穿所述连接板的穿孔,每个滑块的连接片穿过对应一个滑槽座的连接板的穿孔与所述挡板的一端连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穿孔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端板及所述第二端板。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一对连接片上开设有螺孔,所述挡板的两端分别夹于一个滑块的一对连接片之间,且每个滑块的连接片通过螺栓穿过所述螺孔与所述挡板与所述挡板的一端连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铁芯呈圆柱状,所述安装孔为与所述铁芯相配合的圆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20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