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压电机自动启停的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2113.1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1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翁强;何凤琼;徐德炜;李琦;张云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威诺数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9/12 | 分类号: | G05D9/12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夏万征 |
地址: | 3511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电机 自动 控制电路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的液压电机自动启停的电路,用于控制液压系统中的液压电机M5自动启停,其控制电路包括交流接触器KM5、低液位检测常开开关SL4和高液位检测常闭开关SL5,所述液压电机M5通过交流接触器KM5的主触常开开关与三相电源连接,所述低液位检测常开开关SL4、高液位检测常闭开关SL5和交流接触器KM5的线圈依序连接,交流接触器KM5的辅助常开开关与低液位检测常开开关SL4并联。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液压电机M5启停智能化程度高,有利于节能降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电机自动启停的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要求,节能降耗是企业的生存之本。
液压系统由于具有广泛的工艺适应性、优良的控制性能和较低廉的成本,使其在各个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液压系统损失的功率会转变为热能,使得液压油温度升高,造成液压油变质,进而导致液压设备出现故障。由于液压电机是液压系统的功率来源,液压电机启停的控制方式好坏,直接影响到液压系统的功率损失、液压油的温度升高与否以及企业的节能降耗程度。
现有液压系统液压电机启停的控制方式是上电或者是急停打开后就可以让液压电机工作,这导致液压电机长期处于工作状态,不仅不利于节能降耗,而且液压油温度也很容易升高,导致液压油油液变质,从而增加设备的故障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液压电机自动启停的控制电路,并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启停智能化程度高,有利于节能降耗的液压电机自动启停的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液压电机自动启停的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液压系统中的液压电机M5自动启停,其控制电路包括交流接触器、低液位检测常开开关和高液位检测常闭开关,所述液压电机M5通过交流接触器的主触常开开关与三相电源连接,所述低液位检测常开开关、高液位检测常闭开关和交流接触器的线圈依序连接,交流接触器的辅助常开开关与低液位检测常开开关并联。
进一步,所述交流接触器的主触常开开关与三相电源之间设有断路器连接。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液压电机自动启停的控制方法,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液压电机M5自动启停的控制电路,所述液压电机M5自动启停的控制方法为:
1)在液压系统的液压油箱内设置用于检测液压油箱低液位的低液位感应器和用于检测液压油箱高液位的高液位感应器,所述低液位感应器和低液位检测常开开关连接,高液位感应器和高液位检测常闭开关连接;
2)按照液压电机M5自动启停的控制电路进行电路连接;
3)当液压油箱内液压油低于或者等于低液位时,低液位检测常开开关接通,交流接触器的线圈得电,交流接触器的主触常开开关以及辅助常开开关均吸合,液压电机M5启动运转,液压油箱内液压油液位逐渐升高;
4)当液压油箱内液压油高于低液位且低于高液位时,低液位检测常开开关断开,交流接触器的主触常开开关以及辅助常开开关吸合,交流接触器的线圈保持得电状态,液压电机M5继续运转,液压油箱内液压油液位继续升高;
5)当液压油箱内液压油等于或者高于高液位时,高液位检测常闭开关接通,交流接触器的线圈失电,交流接触器的主触常开开关以及辅助常开开关均断开,液压电机M5停止运转,液压油箱内液压油液位在液压系统设有的储能器储能作用下缓慢下降。
作为优选,所述液压电机M5的额定功率是1.1KW,转速为1500r\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威诺数控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威诺数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21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焊接用固定支架
- 下一篇:监管移动终端应用的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