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现小麦优质高产并减少稻季甲烷排放的水稻秸秆还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2657.8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6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岳芳;孙国峰;王子臣;刘红江;郭智;陈留根;郑建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邓月芳 |
地址: | 2100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秸秆 低畦 氮肥总量 甲烷排放 小麦 高畦 还田 畦面 秸秆 高产 秸秆还田 温室气体 影响小麦 追肥 高度差 耕作层 深耕犁 翻耕 基肥 播撒 稻田 浇水 灌溉 水稻 排放 生长 收获 覆盖 土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小麦优质高产并减少稻季甲烷排放的水稻秸秆还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收获水稻时将水稻秸秆粉碎成不大于1厘米长的秸秆段,原位覆盖于稻田;2)用深耕犁进行深翻,将粉碎后的秸秆段翻耕入0‑20cm耕作层;3)秸秆还田后,配施氮肥总量的80%‑90%作为基肥,10‑20%追肥,氮肥总量为10~12公斤/亩;4)将土地整成高、低畦相间的平面,高畦播撒小麦种,灌溉时只对低畦浇水,所述的高畦畦面宽70‑80厘米,低畦宽8‑15厘米,两畦面高度差为12‑20厘米。本发明在不影响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前提下,可大幅度降低温室气体CH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现小麦优质高产并减少稻季甲烷排放的水稻秸秆还田方法。
背景技术
稻田土壤是是温室气体甲烷(CH4)的重要来源之一,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水稻种植国家,水稻种植面积占世界种植总面积的 27%,因其特殊的水分管理模式和培肥特征,使得我国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受到广泛的关注,如何减控温室气体排放及其产生的作用机制在环境、生态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另外,对于稻田生物资源还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即稻草焚烧问题,因此,为了避免秸秆焚烧带来的大气环境污染,水稻收获后秸秆还田成为最有效的处置手段,但是往往会造成冬季稻田作物减产,而且水稻季甲烷排放显著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小麦优质高产并减少稻季甲烷排放的水稻秸秆还田方法,既实现了水稻秸秆还田,又在不影响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稻季温室气体CH4的产生和排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实现小麦优质高产并减少稻季甲烷排放的水稻秸秆还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收获水稻时将水稻秸秆粉碎成不大于1厘米长的秸秆段,原位覆盖于稻田;
2)用深耕犁进行深翻,将粉碎后的秸秆段翻耕入0-20cm耕作层;
3)秸秆还田后,配施氮肥总量的80%-90%作为基肥,10-20%追肥,氮肥总量为10~12公斤/亩;
4)将土地整成高、低畦相间的平面,高畦播撒小麦种,灌溉时只对低畦浇水,所述的高畦畦面宽70-80厘米, 低畦宽8-15厘米,两畦面高度差为12-20厘米。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麦的品质和产量,优选地,小麦亩基本苗控制为18~20万;所播小麦种为宁麦13或扬麦15。
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水稻秸秆粉碎成不大于1厘米秸秆段翻耕入0~20厘米耕作层,一是有效避免秸秆焚烧带来的大气环境污染 ;二是减少水稻秸秆还田对小麦出苗和前期生长的不利影响;三是增加小麦季水稻秸秆的好氧分解,进而减少下茬稻季甲烷的排放。
2、本发明配施氮肥总量的80%-90%作为基肥,增加了小麦季水稻秸秆的好氧分解,进而减少稻季甲烷的排放。
3、本发明采用高低畦,灌溉时只对低畦浇水,高畦不直接进行灌溉施水,而是通过侧渗,保持高畦地表的干燥,而且不板结,从而增加了进入土壤内的氧气量,增加小麦季水稻秸秆的好氧分解,进而减少稻季甲烷的排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在江苏盐城某村,随机挑选2亩田,其中一亩作为试验田和另一亩对照田,试验田内小麦中种植方法按以下方法播种:
1)收获水稻时将水稻秸秆粉碎成不大于1厘米长的秸秆段,原位覆盖于稻田;
2)用深耕犁进行深翻,将粉碎后的秸秆段翻耕入0-20cm耕作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26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秸秆生物与微生物结合治理盐碱地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滨海盐碱地土壤改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