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胆汁回输型双腔T型管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5762.7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3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何梅;杨艳英;杨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梅;杨艳英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胆汁 小管腔 回输 双腔T型管 单向瓣膜 大管腔 引流 十二指肠 臂段 导丝 相通 出口 单独管道 胆汁引流 管道冲洗 开放方向 一端连接 主体垂直 可回收 平行段 肠道 穿出 管腔 夹闭 术后 游离 送入 康复 畅通 保证 | ||
一种可回收胆汁的双腔T型管,其特点是双腔T型管主体垂直段为T管,平行段为T臂。T管内有大小2个管腔,大管腔与T臂内大管腔相通同为引流胆汁;小管腔在T臂段形成一游离的且从一侧T臂段出口穿出的较长单独管道,并与T管壁内小管腔相通,同为胆汁回输通路,小管腔内配有一根导丝,可以利用导丝将小管腔送入十二指肠;在T管的中下段小管腔壁上有一单向瓣膜,单向瓣膜开放方向为小管腔,当大管腔出口夹闭时,胆汁由单向瓣膜流入小管腔,进入十二指肠进行胆汁回输。T管另一端连接两个出口,分别进行引流胆汁及胆汁回输、回输管道冲洗。本发明既能保证术后胆汁引流畅通,又能有效将胆汁回输入肠道,从而达到加速康复的目的。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医疗领域为病人进行胆道探查手术时需要使用的可回输胆汁的双腔T型管,为一次性医疗用物。
背景技术
胆管结石,胆道炎症,各种原因导致的胆道梗阻均需要行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目前国内各大医院使用的T管为乳胶制品,由两个“臂”和一个长的引流管组成,上述三个组成部分彼此相通,形似T字而得名。(手术中将T管的臂放置在病人的胆总管内,T管引流管通过病人右侧肋缘下的腹壁到体外,缝合固定在皮肤上,胆汁通过T臂一部分流入肠道另一部分流入T管到引流袋。放置T管的目的:1引流胆汁,减轻胆道压力2支撑胆道,避免胆总管切口瘢痕形成导致管腔狭窄。3作为预留通道,为术后行逆行胆道造影或纤维胆道镜取石的重要途径。胆汁内含大量的胆盐、胆汁酸及多种脂溶性维生素,对维持肠道的酸碱平衡和胃肠功能有重要作用,正常人每天可分泌胆汁约800~1 200 mL,但绝大部分由小肠及回肠重吸收,仅有150mL随粪便排出体外。T管引流术后的患者在拔除T型管前,尤其是恶性梗阻型患者累计胆汁丢失量高达5000~10000mL,大量胆汁流失导致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影响脂肪的消化、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肠黏膜屏障的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及肠道菌群的平衡。胆汁回输是将引流出或漏出的胆汁收集在无菌容器内,直接或经处理后回送到患者胃肠道内进行再利用的一种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者对胃肠道内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增加肠蠕动,刺激内脏神经支配消化道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同时保护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和免疫系统,对维持胃肠道的功能,保护肠黏膜屏障和减少细菌移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采用的胆汁回输方式有经口服胆汁及胆汁联合肠内营养经鼻肠或空肠造瘘进行回输。回输前对胆汁进行回收和储存,回收和储存会对胆汁造成二次污染和成分破坏,存储时间过长胆汁有变质的可能。口服胆汁会对患者的胃黏膜造成损伤,胆汁极苦,难咽且味道难闻,口服胆汁会对患者产生极大的心理障碍,且胆汁作用于小肠,经口服进入胃内,与胃酸作用会影响胆汁的疗效。胆汁联合肠内营养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的回输方式,因导管长期保留在体内存在导管异位、滑脱和阻塞,可造成胃肠道黏膜和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机械性刺激以及舒适度下降等问题,尤其是肠造瘘管的置入,需通过外科手术,增加了患者的疼痛、感染的风险及经济负担。本发明很好的的解决了传统胆汁回输的弊端,操作安全、快捷、方便,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减少了术后补液量,缩短平均住院日,节约患者医疗费用,从而减轻医保负担,促进了加速康复外科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保证胆汁引流畅通,又能及时将胆汁回输入肠道且不需要单独回收胆汁,不破坏胆汁成分,不增加胆道压力,不需经口服用胆汁造成恶心以及胃粘膜的损伤,也不需要单独安置鼻肠管、空肠造瘘管增加患者的再次损伤及经济负担,从而减少患者电解质的流逝,减少输液量,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保护肠粘膜屏障,改善营养。达到患者加速康复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梅;杨艳英,未经何梅;杨艳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57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消化内科用病床
- 下一篇:用于分流流体的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