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物理发泡制备微孔聚碳酸酯复合片材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7628.0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3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谢孝波;何鸿泽;卢芹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祥兴(福建)箱包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4/06 | 分类号: | B29C44/06;B29C44/14;B29C44/18;C08L23/12;C08L23/06;C08L23/08;C08L51/06;C08K13/04;C08K7/14;C08K5/09;C08K3/26;C08K3/34;C08K5/372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46 | 代理人: | 裴金华 |
地址: | 350315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理 发泡 制备 微孔 聚碳酸酯 复合 方法 | ||
1.物理发泡制备微孔聚碳酸酯复合片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将聚碳酸酯片材衬在模具的内面,然后在聚烯烃物理发泡过程中将聚烯烃原料、超临界二氧化碳及助剂注入螺杆挤出机中,在高温高压下,使聚烯烃原料形成熔融态,使超临界二氧化碳和助剂与熔融态的聚烯烃原料形成均一相的熔料,然后通过泄压口模,将所述熔料注入所述的预先衬有聚碳酸酯片材的模具内,同步进行发泡与复合;待发泡与复合完成后,出模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发泡制备微孔聚碳酸酯复合片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熔料注入模具时,所述模具通过连接压缩空气罐冲有背压;当注入完成时,卸去背压,使发泡与复合完成;所述背压压力为5~10MP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发泡制备微孔聚碳酸酯复合片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为作为润滑剂的硬脂酸类物质,所述硬脂酸类物质的添加量为所述聚烯烃原料质量的0-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发泡制备微孔聚碳酸酯复合片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脂酸类物质选自硬脂酸、硬脂酸镁、硬脂酸钙或硬脂酸锌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发泡制备微孔聚碳酸酯复合片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包括填料,所述填料选自碳酸钙、玻璃空心微珠、云母、高岭土、滑石粉、蒙脱石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发泡制备微孔聚碳酸酯复合片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包括增强剂,所述争增强剂选自玻璃纤维、碳纤维、氧化钛纤维、纳米Al2O3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发泡制备微孔聚碳酸酯复合片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包括增韧剂,所述增韧剂选自EVA、三元乙丙橡胶、POE、PHB、EPDM、ESI、PE-PP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发泡制备微孔聚碳酸酯复合片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包括抗氧化剂,所述抗氧化剂选自抗氧剂1010、抗氧剂DSTP、抗氧剂DLTP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发泡制备微孔聚碳酸酯复合片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包括改性剂,所述改性剂选自PP-g-MAH、PE-g-MAH(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PE-g-MAZn(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锌)、PE-g-GMA(聚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E-g-AA (聚乙烯接枝丙烯酸)、PE-g-MMA (聚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发泡制备微孔聚碳酸酯复合片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包括偶联剂,所述偶联剂选自偶联剂KH-550、偶联剂KH-560、偶联剂KH-570、偶联剂KH-151、偶联剂KH-171、偶联剂KH-602、偶联剂KH-792、偶联剂TTS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祥兴(福建)箱包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祥兴(福建)箱包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762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