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定量评价中药注射液质量稳定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37641.6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17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月;狄彩霞;段为刚;王振国;吴美谕;康月菊;云宇;阴华;吕小满;郭良;张祎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云南中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 |
代理公司: | 河北东尚律师事务所 13124 | 代理人: | 李国聪 |
地址: | 0440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定量 评价 中药 注射液 质量 稳定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定量评价中药注射液质量稳定性的方法,属于制药技术以及中药评价技术领域。该方法步骤是:1)将中药注射剂溶液进行一定倍数的稀释,设定中药注射剂的标准吸收曲线;2)根据稳定实验求出该中药注射剂该稀释倍数下吸收曲线的等吸光点;3)计算吸收曲线等吸光点前、后的吸收曲线下面积;4)根据可接受的活性物质变化程度进而确定等吸光点前、后吸收曲线下面积参考值和/或等吸光点前后吸收曲线下面积比值的参考值;5)确定标准后,即可用等吸光点前、后吸收曲线下面积和/或等吸光点前后吸收曲线下面积比值是否超出范围进行稳定性变化判断。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快速定量评价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中药注射液质量稳定性的快速定量评价方法,属于制药技术以及中药评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药注射液是我国特有的制剂,诞生在上世纪4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药注射液从最早的柴胡注射液发展到现在132个上市品种。中药注射液的独特疗效得到了医药界和社会的公认,但安全性问题也时有发生。中药注射液根据所含物质的复杂程度,从简单到复杂依次可分为:1)活性单体或准单体中药注射液;2)活性部位中药注射液;3)单方总提取物中药注射液;和4)复方总提取物中药注射液四大类。根据中医药“君臣佐使”的配伍理论,复方最能反映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理论,而活性单体或准单体中药注射液则接近化学药。然而,对于中药注射液而言,成分的复杂性在安全性方面和稳定性方面对制药界提出了挑战。
安全、有效是药品的基本要求,而质量稳定则是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保障。如何快速有效地综合地定量评价药物的内在质量一直是制药界关心的课题。复杂成分中药注射液的质量稳定性定量评价技术目前主要依赖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技术或其他色谱技术。但色谱技术往往涉及到条件摸索、仪器环境以及仪器本身的稳定问题,检测时间较长,对技术人员要求也较高;特别地,色谱技术优势还涉及到反复的分离操作,或检测波长选择的局限性,“指纹图谱”并不包含中药注射液成分的全部信息,甚至有很多信息的人为丢失(比如波长的选择就人为地丢失了其他波长下的信号),因此,指纹图谱的信息并不能完整地反映药品的内在质量。
一般来说,药物的性状和外观是药品内在质量的综合反映。然而,目前大多药品检测,特别是中药注射的性状和外观检测相对简单,几乎都是定性描述和定性检测(肉眼别观察),或者是1-2个单一波长下的定量检测,或者即使有采用吸收光谱下面积来定量反应中药注射液的颜色变化,但在评价中药注射液稳定性方面,波长范围选择存在盲目性而导致通用性差,因此,并不能很好地利用中药注射液的外观性状来充分定量反映中药注射液的稳定性变化。
等吸光点曾用于单一成分的含量测定,故认为也可以用于单一成分的稳定性评价。由于复合样品特别是中药注射液溶液复杂样品是否会存在等吸光点现象,一直未见报道,也无法从理论上证实其存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为中药注射液的稳定性变化提供一种快速定量评价方法。
本申请从大量的中药注射液溶液稳定性变化的吸收曲线意外发现了等吸光点现象,并进一步发现等吸光点前、后的吸收曲线下面积发生规律性变化,而该变化有望用于中药注射液稳定性的快速定量评价,最后通过HPLC指纹图谱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甚至该方法比传统的HPLC指纹图谱还要灵敏。
由于指纹图谱的检测需要消耗较多的有机溶剂(流动相),检测的周期也较长(直接操作至少1小时),而光谱扫描和吸收光谱曲线下面积的计算可以在几分钟完成,因此本申请发明的方法对中药注射液的稳定性定量评价具有快捷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云南中医学院,未经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云南中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76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