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Al-Zn-Cu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37769.2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87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韩承传;金光浩;崔恩爱;安志爀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机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2C21/10 | 分类号: | C22C21/10;C22C30/02;C22C30/06;C22C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严政;刘依云 |
地址: | 韩国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al zn cu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Al‑Zn‑Cu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以所述合金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Al‑Zn‑Cu合金包含:18至50重量%的锌,0.05至5重量%的铜,以及其余为铝,其中,在铸态下的拉伸强度为230至450MPa以及伸长率为2.75%至10%。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同时具有改善的铸造性能、强度和伸长率的Al‑Zn‑Cu合金。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证
本申请要求根据35U.S.C.铝合金产品(e)于2017年4月13日向韩国 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0-2017-0048119的权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Al-Zn-Cu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 种Al-Zn-Cu铸造合金,一种热处理合金和一种同时具有改善的可铸性、拉 伸强度和伸长率的锻造合金以及它们的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铸造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电气零件、光学仪器、车辆、纺纱机、 建筑、测量仪器等,特别是汽车零部件的生产。
通常使用铝合金,如铝-硅合金和铝-镁合金作为铸造铝合金,其具有优 异的铸造性能,但是这些合金的拉伸强度较低。因此,具有较高抗拉强度的 铝合金被用于塑性加工(plastic processing),如挤出、轧制和锻造中。这类 用于塑性加工的铝合金的塑性加工性能优异,但存在铸造时容易发生开裂的 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铝合金是一种轻质合金,且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导热 性,因而被用作结构材料。由于铝具有较差的机械性能,因而包含锌、铜、 硅、镁、镍、钴、锆、铈等金属中至少一种的铝合金,被广泛用作各种工业 领域,如汽车、船舶、飞机等中的结构材料,如内部或外部材料。铝锌合金 是用来提高铝硬度的,相对于所述合金的总重量,铝锌合金通常包含10-14 wt%。
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冲击吸收能被认为是重要的机械特性以用作汽车、 船舶、飞机等的结构材料。一般来说,存在以下问题,即很难同时提高拉伸 强度和伸长率,因为拉伸强度和伸长率存在一种折衷关系,即其中一种性能 得到改善时另一种性能会相应的衰减(图1)。
韩国专利(专利号为10-1387647)公开了一种超高拉伸强度的铝铸造合 金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内容是用于简要介绍本发明的一些概念,具体的细节会在具体实 施方式部分予以说明。本发明内容并不旨在确定所要保护主题的主要技术特 征或者必要技术特征,也不是用来确定所要保护主题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铝-锌-铜合金,通过最大限度的减少合金 的开裂问题,所述铝-锌-铜合金具有改善的铸造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铝-锌-铜铸造合金和一种热处理过的合 金,它们同时具有改善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方法,使得能够有效地生茶铝-锌- 铜铸造合金、热处理过的合金和加工合金,这类合金同时具有改进过的铸造 性能、拉伸强度和伸长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Al-Zn-Cu合金,以所述合金的总重 量为基准,其包含:18至50重量%的锌,0.05至5重量%的铜,以及其余 组分为铝,其中铸态下的拉伸强度为230至450MPa,伸长率为2.75%至10%。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铸态下的拉伸强度可以为310至450Mpa。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铸态下的伸长率可以为4至1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Al-Zn-Cu合金,以所述合金的总 重量为基准,其包含:18至50重量%的锌,0.05至5重量%的铜,其余组 分为铝,其中,在X射线衍射中的晶格常数的Zn晶面(0002)的2θ为36.3 至36.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机械研究院,未经韩国机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77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