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级加热的导热油循环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38650.7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60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崔秀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南亚纸浆模塑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7/00 | 分类号: | F24H7/00;F24H9/18;B01D1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 44229 | 代理人: | 陈雅平 |
地址: | 510080 广东省广州市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热油 出油端 进油端 导热油加热 出油管 进油管 热单元 导热油循环系统 多级加热 油气分离装置 结构实现 受热效率 预燃烧室 主燃烧室 加热管 循环泵 炉芯 热油 加热 外部 配合 | ||
1.一种多级加热的导热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油加热单元、冷导热油进油管(9)、用热单元(54)、热导热油出油管(15)、第一油气分离装置(52)和循环泵(53);
所述用热单元(54)的冷导热油出油端连接所述冷导热油进油管(9)的进油端,所述冷导热油进油管(9)的出油端连接所述导热油加热单元的冷导热油进油端;所述导热油加热单元的热导热油出油端连接所述热导热油出油管(15)的进油端,所述热导热油出油管(15)的出油端与所述用热单元(54)的热油进油端连接;
所述冷导热油进油管(9)上设置有循环泵(53),所述热导热油出油管(15)上串接设置有所述第一油气分离装置(52);
所述第一油气分离装置(52)包括油气分离箱(76),所述油气分离箱(76)为内腔为矩形体的密闭箱体结构;所述油气分离箱(76)的内腔底部设有分油岭(60),所述分油岭(60)顶端与所述油气分离箱(76)的内腔顶部间距设置,所述分油岭(60)将所述油气分离箱(76)内腔分隔成左腔(61)和右腔(63),所述分油岭(60)靠近所述左腔(61)一侧为斜面(59)结构,所述分油岭(60)靠近所述右腔(63)一侧为垂面(92)结构;
还包括油气分离进油管(78)和油气分离出油管(75);油气分离进油管(78)的出油口(91)从所述油气分离箱(76)进油一侧的高端处水平伸入所述右腔(63)中;所述油气分离出油管(75)的进油口(90)从所述油气分离箱(76)出油一侧的矮端处水平伸入所述左腔(61)中;
所述右腔(63)中还设置有导油板(62),所述导油板(62)倾斜设置于所述出油口(91)正前方,所述导油板(62)上端与所述右腔(63)顶部一体化连接,导油板(62)下端与所述右腔(63)进油一侧的侧壁之间留有液体通过间隙(94);
所述左腔(61)顶部导通设置有气体溢出筒(64),所述气体溢出筒(64)为贯通筒结构,所述气体溢出筒(64)中纵向堆叠有若干层油雾捕捉网(65);
还包括弹性压力气囊(56),所述弹性压力气囊(56)的上下端具有通气接口,所述弹性压力气囊(56)的下端通气接口导通连接所述气体溢出筒(64)上端;还包括排气筒(55)所述排气筒(55)下端导通连接所述弹性压力气囊(56)的上端的通气接口;所述排气筒(55)上端导通排气管(69),所述排气管(69)上设置有溢流阀(68);所述弹性压力气囊(56)外侧还设置有透明保护罩(57),所述排气筒(55)支撑于所述透明保护罩(57)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南亚纸浆模塑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南亚纸浆模塑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865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