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草甘膦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40438.4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81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兰诗玉;侯长军;霍丹群;杨眉;法焕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草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草甘膦的检测方法,本发明利用Fe3+可以与碳点表面的羧基和羟基发生配位作用使其发生聚集而荧光淬灭。而草甘膦中的膦酰基对于Fe3+有更强的配位作用,所以能将Fe3+从碳点中竞争出来,使得碳点得到分散而使荧光获得恢复,因此可以通过荧光强度来检测待测溶液中草甘膦的浓度。本发明样品不需要前处理,不需要大型仪器,操作简单,不需要添加酶,大大的降低了成本,检测专一性好,避免其它常见农药干扰,检测灵敏度高,检测限低,稳定性好。用途广泛,可以用于水果、蔬菜、河水等样品中草甘膦的检测。本发明在检测分析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草甘膦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草甘膦,化学名称N-(膦酰基甲基)氨基乙酸,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生产量最大的广谱非选择性除草剂,草甘膦的作用毒理主要通过抑制胆碱脂酶的活性而导致神经系统机能失调,由于草甘膦引起的水体污染、植被破坏、牲畜中毒等案件逐年增加。为此,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食品中草甘膦残留的检测,我国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M2763-2005)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都对草甘膦在稻谷、小麦、玉米、水果、甘蔗和棉籽油等农作物以及饮用水中的最大残留量(MRL)有着严格的限量规定。
目前草甘膦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离子色谱、质谱分析、化学分析法和免疫检测法。虽然色谱法检测草甘膦残留通常具有准确性高,分离效果、结果稳定性和操作重复性好的优点。但由于草甘膦缺少必要的官能团,因此样品检测需要前处理以及柱前、柱后衍生,样品处理操作较为繁琐,并且对实验设备和实验操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也较高,不适合大规模样品的检测,并且需要大型且昂贵的设备,检测成本高。虽然免疫分析法的分析容量大,适于现场测定等优点,但对抗体质量和活性的要求高,抗体的好坏直接影响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常规的化学分析法主要有:silva等通过草甘膦与对二甲氨基肉桂醛在酸性介质中的漫反射光谱变化,测定商业制品和水样中的草甘膦浓度,检测范围达50-500μg/ml;Jan等利用草甘膦与二硫化碳反应形成复合物,进而在含氨条件下与铜反应,然后采用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草甘膦含量,最低检测限为3.7μg/ml。可见,现有化学分析法简单易行,但均存在灵敏度低,检测范围小的问题。因此,这些传统的方法难以实现实时在线的快速、专一性检测。所以有必要找到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碳点是指尺寸小于10nm的含碳球状纳米粒子,它具有特征性的荧光激发依赖性。碳点的表面往往带有羧基等基团,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碳点还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而且它本身不含有重金属元素、生物毒性小、生物相容性好,因而其在检测、传感、光电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草甘膦的检测方法,解决现有检测方法样品前处理时间长、操作复杂、灵敏度低、检测范围小且检测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草甘膦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标准曲线的建立:
取碳点溶液平均分成若干份,分别向每份碳点溶液中滴加相同体积的PBS缓冲液,混合均匀,使混合溶液呈酸性,再向上述混合溶液中分别加入Fe3+溶液,混合均匀后得到检测前体,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上述检测前体溶液在412nm处的荧光强度;然后分别向检测前体溶液中加入相同体积但浓度不同的草甘膦标准溶液,在室温下孵育,反应完成后,再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加入不同浓度的草甘膦标准液的混合溶液在412nm处的荧光强度,得到的荧光强度与未加入草甘膦的检测前体溶液的荧光强度的差值,即为荧光恢复强度,以荧光恢复强度为纵坐标,草甘膦的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得到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所述碳点的加入量相对于Fe3+的量是过量的;
2)待测物中草甘膦浓度的测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04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