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池内阻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40469.X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3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吉桥;丁带劲;谢飞;余楚伟;郑斌;刘锡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广锐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铭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G01R27/02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3213 | 代理人: | 钟声 |
地址: | 412000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内阻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内阻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每个电池都有内阻。不同类型的电池内阻不同。相同类型的电池,由于内部化学特征的不一致,内阻也不一样。电池的内阻很小,一般为微欧或者毫欧级。内阻是衡量电池性能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正常情况下,内阻小的电池放电能力强,内阻大的电池放电能力弱。
电池的内阻已被公认是准确而快速的判断电池健康状况的重要参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公开一种蓄电池内阻检测系统,以准确、便捷地测量蓄电池内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电池内阻检测系统,包括:
蓄电池工作回路,包括串联在蓄电池两端的限流电阻、分流器和MOS管,所述MOS管的D极连接蓄电池的正级、S极连接蓄电池的负极,所述MOS管的G级与CPU之间连接有数模转换器以向所述蓄电池工作回路产生一低频交流信号;
电流交流分量检测分路,包括第一放大器,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及反相输入端各经一个耦合电容分别连接所述分流器的两端,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带通滤波器,所述第一带通滤波器经第一数模转换器连接所述CPU;
电压交流分量检测分路,包括第二放大器,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及反相输入端各经一个耦合电容和一个限流电阻分别连接所述蓄电池的正负极,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带通滤波器,所述第二带通滤波器经第二数模转换器连接所述CPU;
电压直流分量检测分路,包括第三放大器,所述第三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及反相输入端各经一个限流电阻分别连接所述蓄电池的正负极以获取被所述第二放大器前端耦合电容所阻隔的同步直流电压分量,所述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低通滤波器,所述低通滤波器经第三数模转换器连接所述CPU;
所述CPU,还用于设定激励端低频交流信号的频率,并综合n个频率下输出端对应的电流交流分量、电压交流分量和电压直流分量以根据电路回路关系建立方程组联立求解蓄电池的内阻,且在得到蓄电池特定频率下的复阻抗的同时,得到蓄电池欧姆电阻;其中,任一频率下,参与计算的电流交流分量和电压交流分量为根据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算法所提取的与激励端频率一致的有效分量。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综合了直流放电法和交流注入法的优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准确度高。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蓄电池内阻检测系统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蓄电池内阻检测系统,如图1所述,包括:
蓄电池工作回路,包括串联在蓄电池两端的限流电阻、分流器和MOS管,MOS管的D极连接蓄电池的正级、S极连接蓄电池的负极,MOS管的G级与CPU之间连接有数模转换器以向蓄电池工作回路产生一低频交流信号;
电流交流分量检测分路,包括第一放大器(即图中的Ai),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及反相输入端各经一个耦合电容分别连接分流器的两端,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带通滤波器(即图中的可编程带通滤波器1),第一带通滤波器经第一数模转换器(即图中的A/D1)连接CPU;
电压交流分量检测分路,包括第二放大器(即图中的AV1),第二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及反相输入端各经一个耦合电容和一个限流电阻分别连接蓄电池的正负极,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带通滤波器(即图中的可编程带通滤波器2),第二带通滤波器经第二数模转换器(即图中的A/D2)连接CPU;
电压直流分量检测分路,包括第三放大器(即图中的AV2),第三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及反相输入端各经一个限流电阻分别连接蓄电池的正负极以获取被第二放大器前端耦合电容所阻隔的同步直流电压分量,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低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经第三数模转换器(即图中的A/D3)连接CPU;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广锐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铭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株洲广锐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铭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04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