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延长异形截面纤维生产的清板周期的纺丝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42773.8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46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代居宴;张建光;王山水;吴锋;尹立新;支录进;胡新照;魏存宏;陈明志;熊克;陈锋;杨顺军;邢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5/253 | 分类号: | D01D5/253;D01D11/00;D01D1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金利琴 |
地址: | 215226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延长 异形 截面 纤维 生产 周期 纺丝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延长异形截面纤维生产的清板周期的纺丝方法,保持纵向高度不变,增大缓冷腔室的横截面积,同时缓冷腔室采用自然保温并在保温板下增设隔热板延长无风区的方式保持喷丝板的板面温度,异形截面纤维生产的清板周期延长了35~55%,增大缓冷腔室的横截面积即指在保持与缓冷腔室连接的喷丝板不变的前提下,将缓冷腔室的横截面由圆形改为矩形。本发明将圆柱形缓冷腔室改为矩形柱状,扩大了纺丝低聚物逸散空间,并将主动加热式缓冷区改为非加热保温式,降低了低聚物在高温喷丝板上的集聚数量和坚硬程度,大幅度延长了异形截面纤维清板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耗,减少废丝,提高了纺丝品质,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丝领域,涉及一种延长异形截面纤维生产的清板周期的纺丝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通过扩大纺丝低聚物逸散空间设置非加热保温式缓冷区,来降低低聚物在高温喷丝板上的集聚数量和坚硬程度,延长异形截面纤维生产的清板周期的纺丝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涤纶长丝生产工艺中,通常均设置有缓冷区,其目的有二:一是确保丝条不会一出喷丝板后就被迅速冷却,造成丝条外部因急冷而高取向,内部因高温,大分子还处于无序状态,纤维径向结构差异大,即所谓的“皮芯”效应;第二,维持喷丝板面一个较高的温度,使出丝顺畅,孔口膨化效应正常,不至于出现“熔体破裂”形成“弱丝”。
目前主要是通过加热缓冷区以保证缓冷区的缓冷效果,对缓冷区的加热方式主要有两种模式,均为主动加热,一是如图1所示,利用箱体的热媒进行加热,纺丝温度一旦确定,一般不再调整,比较被动,难以适应不同的应用条件;另一种如图2所示,采用电加热的方式进行加热,其设置温度可以高于箱体热媒温度,也可以低一些,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但高温会加剧低聚物在喷丝板上的结焦,如果降低温度比如切断电源不加热,由于加热器通常为一传热效果好的质量重的铝质材料构成,会从箱体吸走大量热量,导致组件腔室外沿四周边热媒迅速冷凝,热量补充不足,从而使纺丝组件温度下降,熔体流动性能显著下降,产品出现大量毛丝降等问题,特别是对于异形截面纤维生产,异形截面使得孔口周长明显增加,结焦物在孔口堆积量多,很容易划伤丝条,并出现弯头丝,这种瑕疵的存在,丝条高速运行中产生单丝断裂,在丝饼表面以毛丝降等的形式表现出来,毛丝的存在给后加工退绕带来很大的麻烦,而且使丝束强伸度受到影响,这是生产中要尽量避免的,因此,为了减少毛丝,需要及时清板,将孔口和板面(主要是孔口)的结焦物清除,但这样严重地影响了生产效率。
除了加热方式的缺陷外,现有技术中的缓冷区还存在一致命缺陷,即缓冷区为圆柱形腔室,低聚物不能较快地、通畅地逸散,低聚物聚集在高温场中,必定在喷丝板上大量结焦,造成喷丝板堵塞,缩短了清板周期,否则结焦物附着在喷丝孔周围,产生弯头丝,产品外观质量迅速恶化,断头显著增加,生产效率下降,工人劳动强度高,特别是在生产超亮光异形截面纤维上表现的特别明显,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运行,造成了生产成本极大的浪费。
因此,开发一种延长异形截面纤维生产的清板周期的纺丝方法极具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缓冷区加热方式及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延长异形截面纤维生产的清板周期的纺丝方法,本发明通过将圆柱形缓冷腔室改为矩形柱状,扩大了纺丝低聚物逸散空间,并将主动加热式缓冷区改为非加热保温式,降低了低聚物在高温喷丝板上的集聚数量和坚硬程度,大幅度延长了异形截面纤维清板周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27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