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发酵树木残枝滞尘减霾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343739.2 申请日: 2017-12-15
公开(公告)号: CN108271451A 公开(公告)日: 2018-07-13
发明(设计)人: 徐晓丹;郑伟 申请(专利权)人: 昆明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A01B79/00 分类号: A01B79/00;B01D49/00;C05G3/04;C05G3/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50093 云***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残枝 发酵 树木 雾霾 发酵物料 园林绿地 风吹 滞尘 改善土壤结构 多孔隙结构 颗粒污染物 生物有机肥 微生物菌种 混合发酵 土壤生物 循环利用 园林养护 粗粉碎 有机肥 保肥 保水 缓释 生土 吸附 洗脱 渗入 污染物 雨水 多样性 回收 地下 防治 覆盖 管理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发酵树木残枝滞尘减霾的方法,具体是将树木残枝粗粉碎后与发酵时最高温度为60~75℃的有机肥微生物菌种混合发酵,然后将获得的发酵物料覆盖至园林绿地中的生土上,从而有效防止园林绿地中的尘土被风吹入空气和气态污染物结合成雾霾颗粒,并利用发酵树木残枝的多孔隙结构使其有效的吸附空气中的PM2.5、PM10等颗粒污染物,然后经雨水洗脱后渗入地下,避免雾霾颗粒再次被风吹到空气中,最终达到较好的防治雾霾效果,发酵物料还是一种长效的生物有机肥,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缓释、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有利于园林养护管理,且能有效的实现树木残枝的回收及养分的循环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发酵处理的树木残枝滞尘减霾的方法,属于人居环境、城市林业领域。

背景技术

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具体表现为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其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的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而颗粒物则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形成雾霾污染大气。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雾霾天气的增多,对人们的健康危害极大。尤其是直径在2.5-10微米以下的飘浮颗粒物,即PM2.5-PM10,可直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支气管,甚至肺部。PM2.5-PM10等颗粒物除了载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含量较高的污染物之外,还可能包括了酸、碱、盐、胺、酚,甚至流感病毒、结核杆菌、肺炎球菌等。因此,雾霾对人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长期生活在雾霾天气中,非常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鼻腔炎症等疾病。2013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空气污染物是地球上“最危险的环境致癌物质之一”。同时,雾霾天气还会提高疾病传播的风险。

近年来,我国的雾霾天气越来越严重。雾霾的形成既有“源头”,也有“帮凶”,其主要“源头”是颗粒性扬尘微粒,以及二氧化硫等气态污染物。有了颗粒性扬尘微粒,气态污染物便有了载体。“帮凶”则主要是雾气,以及人为活动带来的扬尘。例如,道路中间花圃和街道马路的泥土下雨或泼水后若有泥浆流到路上,一小时干涸后,被车轮快速辗过就会造成大量扬尘,即使这些颗粒性物质落回地面,也会因汽车不断驶过,被再次甩到城市的空气中,而当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湿度较高时,颗粒物就会与雾气结合形成雾霾。

如何防治雾霾,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从雾霾形成的原理和原因来看,严格控制扬尘是防治雾霾的有效途径。例如,冬季停产水泥,可以减少雾霾的载体——颗粒性扬尘微粒。然而,在城市绿地中,仍然有大量的面积并没有覆盖有效的草坪,裸露在外的则是生土,而这些生土在人为活动或自然产生的风吹之后极易造成扬尘。因此,城市绿地中裸露的生土将是我们控制扬尘进而防治雾霾的重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发酵树木残枝滞尘减霾的方法,具体是将树木残枝粗粉碎后与发酵时最高温度为60~75℃的有机肥微生物菌种混合发酵,然后将获得的发酵物料覆盖至园林绿地中的生土上,从而有效防止园林绿地中的尘土被风吹入空气和气态污染物结合成雾霾颗粒,并利用发酵树木残枝的多孔隙结构使其有效的吸附空气中的PM2.5、PM10等颗粒污染物,然后经雨水洗脱后渗入地下,避免雾霾颗粒再次被风吹到空气中,最终达到较好的防治雾霾效果。

本发明利用发酵树木残枝滞尘减霾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将树木残枝粉碎为长3~10cm、粗1~3cm的树枝段,然后向粉碎后的树枝段中加水;

(2)向步骤(1)加水后的树枝段中加入发酵时最高温度为60~75℃的有机肥微生物菌种,搅拌均匀后,将物料堆至为堆体,置于15~35℃下发酵,且对堆体测温,若测得温度超过60℃,则4~5天后翻堆一次,发酵15~30天后,待堆体温度下降至40℃以下,将堆体摊平,自然干燥后得到发酵物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37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