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鉴别青斑的分子特异性标记引物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45933.4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4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游欣欣;蒋寿佳;杨湘勤;林学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华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董博 |
地址: | 571300 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鉴别 分子 特异性 标记 引物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别青斑的分子特异性标记引物及方法,该用于鉴别青斑的分子特异性引物的上游引物QBF:5’‑GCACCCTCCAACATTTCC‑3’(SEQ ID NO:3);下游引物QBR5’‑ATAAAGAAGAAGGAGGCG‑3’(SEQ ID NO:4)。本发明利用分子特异性标记引物QBF/QBR,通过常规PCR方法对青斑进行快速的分子鉴定,方法简单,采用PCR技术进行检测,时间短,半日即可完成,是形态特征辨别青斑的有效辅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鉴别青斑的分子特异性标记引物,以及一种利用该特异引物对青斑标本快速鉴别的方法。
背景技术
青斑(学名:Epinephelus awoara),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区,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耐高密度养殖的优点,更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研究表明,除偶然进行群体产卵外,大部分石斑鱼是单对产卵,石斑鱼通常长期栖息在某个固定的地方,这种固定栖息地的特异性和相对慢的生长速度使用石斑鱼资源特别容易受到过度捕捞的影响,由于石斑鱼又是典型的雌雄同体,雌性先成熟,在人工繁育中往往存在雌雄不同步的现象,严重制约石斑鱼的人工育种工作的开展。近代,石斑鱼的资源量明显下降,同时种质退化、病害、抗逆等问题严重。选育生长快、抗逆性强的石斑鱼品系是其养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青斑具有抗逆性好的优点,选择他作为亲本进行杂种育种,子代能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但是石斑鱼的种类较多,根据《Groupers of the World》统计,石斑鱼类包括16个属,163个种,中国大陆沿海记录66种,台湾海峡记录58种。目前,对青斑的物种识别仅局限于形态学鉴定,而且专业鉴定人员很少。由于石斑鱼种子资源明显下降;加之石斑鱼种类较多。因此,对青斑亲本等进行正确鉴定以及物种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DNA条形码技术(DNA barcoding)是指用基因组内一段标准的、短的DNA片段来鉴定物种的一项分子鉴定新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的进行物种鉴定。目前在动物中一种常见的分子标记是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b)基因的部分序列。DNA条形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物种鉴定、分子进化、种群遗传、濒危物种保护等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DNA条形码不同于以往的传统鉴别方法,对研究人员的专业技能并无较高要求,上至生物学家,下至普通生物爱好者,都可在短时间内掌握该技术。DNA条形码技术摆脱了传统形态鉴定方法依赖长期经验的障碍,可实现快速准确的鉴定,是分子鉴定方法学上的创新,操作简单、效率高、应用广等特点无疑将改变整个物种鉴定领域的发展方向。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很好的对青斑进行快速、有效的鉴定。
物种鉴定一直是分类学乃至几乎所有生物领域上的研究至关重要的基础步骤。因此,准确的对物种鉴定,特别是对那些经济物种,分类鉴定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该方法与传统的分类学方法互为佐证,不仅可以解决鉴定中标本残缺不全无法准确鉴定等问题,而且有利于快速鉴定。目前已有专门的鱼类数据库,其中包括1.5万多种鱼类的条形码数据。但是我国许多鱼类由于其特有性,没有足够的相关数据。也没有青斑的相关基因序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鉴别青斑的分子特异性标记引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鉴别青斑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用于鉴别青斑的分子特异性标记引物,该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下:
上游引物QBF:5’-GCACCCTCCAACATTTCC-3’(SEQ ID NO:1);
下游引物QBR:5’-ATAAAGAAGAAGGAGGCG-3’(SEQ ID NO: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华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海南华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59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手机支撑设备
- 下一篇:自控式排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