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用于共振带隔振的智能减振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47126.6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9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艳;班书昊;吴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F16F9/53;F16F9/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振 永磁铁 装设 共振 隔振架 减振器 端盖 可用 智能 金属螺旋弹簧 减振器结构 磁流变液 隔振设备 共振区域 固定装设 固有频率 设备平台 外部能量 直线轴承 自由运动 阻尼系数 上表面 上端 下端 穿过 消耗 自由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用于共振带隔振的智能减振器,属于共振隔振设备领域。它包括U型外壳、相对于U型外壳可以自由运动的隔振本体、装设于U型外壳上的端盖,其中隔振本体包括用于安装被隔振物体的设备平台,穿过装设于端盖上直线轴承的隔振架,装设于隔振架底部的永磁铁A;U型外壳的底部上表面装设有永磁铁B;U型外壳内部装有一定量的磁流变液,金属螺旋弹簧装设于永磁铁A与永磁铁B之间,其下端固定装设于永磁铁B上,其上端保持自由。本发明的智能减振器结构简单合理、具有小固有频率、无需消耗外部能量就可实现阻尼系数的显著调节、特别适合在共振区域内实施隔振。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共振隔振设备领域,特指一种可用于共振带隔振的智能减振器。
背景技术
共振区域内的振动隔振一直是隔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这是因为当系统进入低频阶段,而外界的激励也属于低频阶段,此时系统的刚度难以继续减小,必然会导致不可避免的共振带;而且由于减震器的阻尼系数在共振器几乎不发生改变,从而使得共振区域内隔振效果不好。为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应用于低频共振区域、阻尼力显著改变可以吸收外界激励能力的减振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较小固有频率、阻尼力自发主动改变、无需消耗外部能量、可用于共振区域带实施隔振的智能减振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可用于共振带隔振的智能减振器,它包括U型外壳、相对于所述U型外壳可以自由运动的隔振本体、装设于所述U型外壳上的端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振本体包括用于安装被隔振物体的设备平台,穿过装设于所述端盖上直线轴承的隔振架,装设于所述隔振架底部的永磁铁A;所述U型外壳为一个圆柱体上部挖去一个同心的圆柱体;所述隔振架的下端装设于所述U型外壳内,且横截面为圆形;所述U型外壳的底部上表面装设有永磁铁B。
所述U型外壳内部装有一定量的磁流变液,所述磁流变液的液面高度为所述U型外壳内部空间高度的十分之九;金属螺旋弹簧装设于所述永磁铁A与所述永磁铁B之间,其下端固定装设于所述永磁铁B上,其上端保持自由;所述永磁铁A与所述永磁铁B相互靠近的一端为异性磁极。
所述金属螺旋弹簧由耐腐蚀金属制作,其刚度保持恒定;所述设备平台安装被隔振物体后,所述金属螺旋弹簧的刚度必须满足整个系统的固有频率小于5Hz;
所述U性外壳的内壁与所述隔振架底部的外壁之间留有可供所述磁流变液流动的工作间隙,所述工作间隙的横截面为壁厚为1-3mm的空心圆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可用于共振带隔振的智能减振器具有阻尼系数显著改变的特性,在共振区域附近,随着永磁铁A与永磁铁B相互靠近,其阻尼力发生显著的改变,从而使得共振区域内隔振效果显著。
(2)本发明的一种可用于共振带隔振的智能减振器,还设有小刚度的金属螺旋弹簧,当设备平台向下运动时,系统的刚度由金属螺旋弹簧构成,因此系统的固有频率较小;当设备平台向上运动时,由于金属螺旋弹簧的上端没有与永磁铁A固定,完全依靠磁流变液的重力、阻尼力以及一对永磁铁的相互吸引力组成系统的刚度,此时系统的固有频率更小。由此可知,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具有小固有频率、无需消耗外部能量就可实现阻尼系数的显著调节、特别适合在共振区域内实施隔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可用于共振带隔振的智能减振器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1—设备平台;2—隔振架;3—U型外壳;4—端盖;5—直线轴承;6—永磁铁A;7—永磁铁B;8—磁流变液;9—金属螺旋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71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速动车用带偏转角的油压减振器
- 下一篇:缓冲装置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