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47486.6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53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蔡敏;束冬青;李彪;孟玉;孟凡军;吴东彪;周阳;刘少凯;刘贵强;赵贵生;单灿灿;张龙飞;孙昌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7/02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刘海涵 |
地址: | 23005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基坑 支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方法,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设计位置同时施工围护结构、支墩桩列和桩基列,然后在围护结构的顶部施工冠梁,接着开挖基坑内土方至所述支墩桩列的顶部露出,然后在所述支墩桩列的顶部施工条形支座,在所述冠梁下方的所述围护结构上施工围檩,并在所述条形支座和所述围檩之间架设撑臂,之后采用倒盆式开挖方式将基坑边缘土方开挖到基坑底部,然后在所述桩基列的顶部施工边跨底板,接着在所述条形支座和所述边跨底板之间施工斜拉臂,使得所述条形支座和所述边跨底板之间有效连接;本发明有效降低主体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便于基坑土方挖掘,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采用的基坑支护内支撑结构主要为水平支撑和坑内斜撑,对于平面尺寸较大、深度较浅的基坑大多采用坑内斜撑,斜撑材料大多采用钢管或组合型钢,为提供可靠的支座反力,斜撑支座设置于基坑底部,采用桩基础或利用中部先期施工的地下室底板。现有斜撑技术的基坑土方采用“盆式”开挖方式,先开挖中部土方,边缘土方开挖至斜撑底附近进行放坡,待施加斜撑后再开挖斜撑下方的土体。目前技术存在如下问题:
1、斜撑下方土体开挖难度大。由于斜撑施加后方可开挖边缘土方,该部分土方位于斜撑下方的三角形区域,开挖时无法采用大型设备,只能通过人工配合小型挖掘机进行开挖,工效极低,对工期和挖土费用都造成显著影响。
2、斜撑角度大影响传力。由于斜撑支座设置在基坑底部,使得斜撑角度较大或长度较长。斜撑角度较大会使斜撑竖向分力增大,水平支撑能力降低,需要采取加密间距或增大构件尺寸方式弥补,从而增加了造价和对主体结构施工的干扰。斜撑长度加长不但会使造价增加,还会增加其下方边缘土体的方量,给土方开挖带来更大的难度。此外,斜撑加长使得长细比增大,平面外稳定性降低,往往需要设置立柱减少其跨度,立柱下方须设置桩基,因此立柱的增加也会显著增加造价和主体结构施工难度。
3.斜撑会增加主体结构施工难度。由于斜撑支座设置在基坑底部且围檩一般设置在围护结构上部,因此斜撑与拟建地下室外墙交点往往难以实现在楼板上方,从而无法利用楼板进行换撑,使得斜撑穿越侧墙板处须采取开洞或后期割除措施,给外墙结构和防水施工带来难题。
因此如何改善现有技术缺陷,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主体结构施工困难、成本高、土方挖掘困难等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施工基坑的参数,在设计位置同时施工围护结构、支墩桩列和桩基列,且所述围护结构、所述支墩桩列和所述桩基列之间相互平行设置,在需要支护的基坑边缘处施工所述围护结构,围护结构的顶部与基坑顶部持平,在基坑范围内施工支墩桩列,所述支墩桩列顶部的高度低于所述围护结构顶部的高度,所述桩基列设置在所述围护结构和所述支墩桩列之间,且桩基列的顶部与基坑的底部持平;
步骤2、完成步骤后,在围护结构的顶部施工冠梁,使得围护结构与冠梁有效连接,且冠梁设置在基坑顶部的施工场地上;
步骤3、开挖基坑内土方至所述支墩桩列的顶部露出,同时将所述支墩桩列顶部与所述冠梁之间的土方挖至倾斜,且倾斜角度为设计角度;
步骤4、在所述支墩桩列的顶部施工条形支座,使得所述支墩桩列与所述条形支座有效连接,在所述冠梁下方的所述围护结构上施工围檩,并在所述条形支座和所述围檩之间架设撑臂,使得所述条形支座与所述围檩有效连接,且所述撑臂设置在步骤3挖出的斜面上,且所述撑臂的倾斜角度与斜面倾斜角度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74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