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控小麦粒重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47594.3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22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周正富;吴政卿;雷振生;刘聪聪;秦毛毛;晁岳恩;王美芳;何盛莲;李文旭;杨攀;常阳;王亚欢;徐福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6 | 分类号: | A01H1/06;A01H3/04;A01C1/00;A01C1/08;A01N43/90;A01P2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控 小麦 粒重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控小麦粒重方法的专利申请事宜。该方法包括配制种子处理液、催芽处理、大田播种等步骤。种子处理液中,在0.5mL、1M的Tris‑Hcl缓冲液中,去甲基化试剂含量:不小于0但不超过2 mM。本申请中,以新麦26、郑麦366、济麦20、藁城8901和西农979为例,对其种子进行了去甲基化处理。结果表明,在低剂量(0.5mM)处理时,均可以较好提高粒重指标;但在高剂量(1mM、2mM)时,则显著降低了粒重指标。基于这一特性,结合DNA甲基化或去甲基化对小麦中蛋白组成的影响,可在提升小麦产量同时,实现小麦品质的改良,因而具有较好的应用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控小麦粒重方法的专利申请事宜。
背景技术
小麦作为一种粮食作物,约占全世界粮食种植面积的17%,能被加工成面包、面条、馒头、饼干等各式各样的食物,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统计表明,由小麦提供的热量和蛋白质占到人类营养成分的 20%以上。而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人增地减的双重压力下,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成为我国小麦生产的主要目标。
小麦粒重是小麦产量的三要素之一。解放以来,我国小麦单产稳步提升,从1961年的557.48公斤/公顷到2015年的5392.7公斤/公顷,单产增加了8.6倍,是单产提高幅度最大的作物,其中小麦粒重的提升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小麦籽粒中,其主要成分为蛋白和淀粉。已有研究表明,小麦籽粒中蛋白含量和淀粉的合成途径均受到DNA甲基化的影响;具体而言,在大麦的胚乳中,醇溶蛋白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的表达量受其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的影响。另有部分研究表明:利用去甲基化试剂5-氮杂-2’-脱氧胞苷 (5-Aza-2′-deoxycytidine) 诱导处理水稻、甘蓝等植物后,可以在全基因范围内去 DNA 甲基化,使部分基因的表达得到恢复;而用5-氮杂-2’-脱氧胞苷处理小黑麦可以使其DNA去甲基化修饰,并且这种去DNA甲基化的状态可以稳定的从 F0 代遗传到 F2 代。
总之,现有技术虽然表明去甲基化试剂可以影响、调整小麦中相关基因表达及蛋白表达情况,但总体而言仍较多局限于具体蛋白、具体基因的研究中,与小麦产量提升、品质改良等实际应用仍然具有一定距离,因而极有必要基于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研究、开发较为实用的提升小麦产量、改善小麦品质的生产应用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小麦研究理论,尤其是DNA甲基化对小麦种子中部分蛋白影响的研究,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控小麦粒重的方法,从而为小麦产量提升、品质改良奠定基础。
本申请所采取的技术方案详述如下。
一种调控小麦粒重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配制种子处理液,具体而言,将去甲基化试剂5-氮杂-2’-脱氧胞苷 (5-Aza-2′-deoxycytidine)与Tris-Hcl(pH =7.5)缓冲液混合均匀作为种子处理液备用;
种子处理液中,在0.5mL、1M的Tris-Hcl缓冲液中,去甲基化试剂含量:不小于0但不超过2 mM;去甲基化试剂的优选含量不超过0.5 mM;
所述0.5 mM去甲基化试剂,具体为将3 mg的5-Aza-2′-deoxycytidine试剂溶解于24.5mL水中配制而成;
所述2 mM去甲基化试剂,具体为将12 mg的5-Aza-2′-deoxycytidine试剂溶解于24.5mL水中配制而成;
所述1M的Tris-Hcl缓冲液,具体配制方法为:取3.025g 的Tris溶解到水中,用HCl调节pH到7.5,定容至25mL;
(2)种子处理,将小麦种子消毒灭菌处理后,置于步骤(1)中所配制的种子处理液中进行催芽处理;具体处理方式可参考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未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75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设施甘蓝杂交制种产量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杜仲组织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