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云计算环境下的空间数据索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48447.8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92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侯芸;董元帅;汪愿愿;张艳红;祝琳莹;田春玲;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6/22 | 分类号: | G06F16/22;G06F16/28;G06F16/29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傅朝栋;张法高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 环境 空间 数据 索引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云计算环境下空间数据索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基于空间数据建立数据存储表;2)基于空间对象分布建立R+‑树索引;3)基于空间对象覆盖范围建立格网索引;4)利用Z曲线,对R+‑树和格网索引降维编码;5)建立R+‑树和格网的编码映射表;6)基于R+‑树编码和空间对象ID建立索引表;7)进行空间范围查询。本方法充分利用NoSQL数据库的数据组织特性,优化了传统的空间索引,在云环境下实现了空间数据的高效存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间数据的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云计算环境下构建空间数据索引的方法。
背景技术
GIS正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空间信息已成为数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经济、交通、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便利、高效的空间信息服务支持。目前,空间数据主要来自于高精度的空间传感器、卫星和GPS设备,数据更新频繁、规模庞大。由于空间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和地理空间模型的复杂特性,空间数据操作往往具备高时间复杂度,耗费大量的计算资源。随着空间信息共享服务的发展,未来的综合GIS在线平台必须具备空间信息实时展示、快速回应并发请求和智能信息处理等功能。相较于传统的综合运算和事务处理系统,这样的信息服务系统对易用性、扩展性和高性能计算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因此,人们开始致力于研究空间数据的存储组织方式和空间操作算法,以期满足无限增长的空间信息处理需求。
然而,传统的空间数据引擎结合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的空间数据管理方式存在查询效率低下、扩展困难以及维护成本高等弊端,无法满足海量空间数据的高效存取需要。随着空间信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NoSQL数据库在空间数据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经典的空间数据索引在分布式环境下组织空间数据时出现了大量性能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云计算环境下的空间数据索引方法。它利用NoSQL数据库的数据组织特性,充分利用经典空间索引的特性,实现了空间数据的高效存取。
构建云计算环境下的空间数据索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基于空间数据建立数据存储表;
步骤2:基于空间对象分布建立R+-树索引;
步骤3:基于空间对象覆盖范围建立格网索引;
步骤4:利用Z曲线,对R+-树和格网索引降维编码;
步骤5:建立R+-树和格网的编码映射表;
步骤6:基于R+-树编码和空间对象ID建立索引表;
步骤7:进行空间范围查询。
基于上述方案,各步骤可以采用如下实现方式:
所述的步骤1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在以键值对形式存储数据的NoSQL数据库(如HBase和Cassandra)中,表的每一行代表一个数据对象,由行键唯一标识并按其字典序排序,所以行键是影响数据读取效率的关键因素,设计目标是能将相关联的数据相邻存储以提高数据检索速度。一行记录由若干列簇构成,代表表中数据的信息类别,每个列簇可以拥有任意数量的列成员,它们通过列标识符识别。
空间数据存放于数据表DataTable中,每一条记录对应一个空间对象,存储其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将空间对象唯一编码值(OID,Object ID)作为存储表行键,同时设计两个列簇:
COLUMNFAMILY_GEO用于存储空间对象几何信息,以wkt形式存放;
COLUMNFAMILY_PRO用于存储空间对象属性信息,包括长度、面积和标题等。
所述的步骤2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未经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84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