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合盲配容许插偏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49776.4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3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谈振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谈振新 |
主分类号: | H01R24/44 | 分类号: | H01R24/44;H01R24/54;H01R13/02;H01R13/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陈磊 |
地址: | 213104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合 容许 射频 同轴 连接器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合盲配容许插偏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组件,包括擒纵连接器、光孔连接器以及转接器;擒纵连接器包括擒纵外导体、擒纵内导体和擒纵绝缘子,转接器包括转接外导体、转接内导体和转接绝缘子,转接外导体呈圆管状,转接绝缘子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转接外导体的两端内孔中,每个转接绝缘子均为具有内孔的中空圆柱体,在每个转接绝缘子的柱身上沿圆周方向均布有若干个沿轴向延伸的盲孔,两个转接绝缘子的盲孔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转接外导体两端内孔的内侧,转接内导体安装在两个转接绝缘子的内孔中。本发明使连接器互连界面部分的阻抗相互匹配,且允许轴向和径向有较大偏移量,提高了射频电气性能,保证了信号传输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在组装时能盲配并容许插偏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组件,属于通讯传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射频同轴连接器用于电路板对电路板或电路板对射频模块或射频模块对射频模块的互连。现有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组件,例如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为201310364681.5所公开的一种结构,其包括本体,本体包括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以及连接两者的转接器;第一插座包括第一外导体、第一中心导体以及设在两者之间的第一绝缘体;转接器包括第二外导体、第二中心导体以及设在两者之间的第二绝缘体;第二插座包括第三外导体、第三中心导体以及设在两者之间的第三绝缘体,所述第一插座的第一外导体接触面为内部圆柱面,第一中心导体接触面为外部圆柱面,第二中心导体末端为带弹性的外部形状为T形,内部孔口呈碗口状;所述转接器的第二外导体的5端与6端的端部均为具有弹性且设有径向带凸点呈舌头状的卡块;所述第二插座的第三外导体接触面为内部圆柱面且底部带有径向槽,第三中心导体接触面为内部圆柱面。转接器的5端插设在第一插座内,转接器的5端的第二外导体的5端与第一插座上的第一外导体连接、第二中心导体的5端与第一插座上的第一中心导体连接。转接器的6端插设在第二插座内,转接器的6端的第二外导体的6端与第二插座上的第三外导体连接、第二中心导体的6端与第二插座上的第三中心导体连接。这种结构的连接器组件具有允许轴向较大偏移量的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存在连接器互连界面部分阻抗不匹配的缺陷,导致加大了电压驻波比,从而降低了连接器的射频电气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结构,即可使连接器互连界面部分的阻抗相互匹配,能大幅提高连接器的射频电气性能,有效保证射频信号传输质量和可靠性的适合盲配容许插偏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这样一种适合盲配容许插偏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组件,包括擒纵连接器、光孔连接器以及置于所述擒纵连接器与光孔连接器之间的转接器;所述擒纵连接器包括擒纵外导体、擒纵内导体和设置在所述擒纵外导体与擒纵内导体之间的擒纵绝缘子,所述转接器包括转接外导体、转接内导体和设置在转接外导体与转接内导体之间的转接绝缘子,所述光孔连接器包括光孔外导体、光孔内导体和设置在光孔外导体与光孔内导体之间的光孔绝缘子,所述转接外导体的两端分别与擒纵外导体、光孔外导体插接相连,所述转接内导体的两端分别与擒纵内导体、光孔内导体插接相连,所述转接外导体呈圆管状,所述转接绝缘子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转接外导体的两端内孔中,每个所述转接绝缘子均为具有内孔的中空圆柱体,在每个转接绝缘子的柱身上沿圆周方向均布有若干个沿轴向延伸的盲孔,所述两个转接绝缘子的盲孔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转接外导体两端内孔的内侧,所述转接内导体安装在所述两个转接绝缘子的内孔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转接绝缘子的盲孔深度与盲孔底部的柱身轴向壁厚之比为3∶1。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每个所述转接绝缘子的盲孔数量为3~8个,且各盲孔的横截面均呈扇形状。
在本发明中,每个所述转接绝缘子的盲孔数量优选为6个,且各盲孔之间的壁厚以及盲孔处的柱身径向壁厚均优选为0.2~0.4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谈振新,未经谈振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97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