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除渣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0064.4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6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汪升;蔡永厚;王友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金星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25/00 | 分类号: | F27D2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3008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除渣装置,能有效及时地清理积聚在观测通道口处的结渣。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除渣装置,预埋在炉体炉壁上的保护筒的前端延伸到内侧炉壁处、外端有过渡箱,过渡箱上连接有探测器,空气炮的出气管连通到所述的过渡箱的腔室内,出气管的出气方向斜向指向保护筒与过渡箱的连通处。空气炮以压缩空气为能源,取给方便,空气炮放气时气流抵达保护筒前端时,气流冲力将结聚在保护筒前端的结渣清除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高温炉内测温的领域,具体讲就是方便清渣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正常生产,需要知晓和控制工业高温炉内的工矿,例如监测水泥生产线的转窑窑尾烟室室内温度,待监测的炉内环境多数是温度高、粉尘密度大等复杂环境,粉尘在预冷时,容易在前端的观测通道口结渣,渣体有一定的粘性,且会逐渐增多,最终遮挡了探头的观测通道,影响观测效果。现有技术中多采用气流吹扫的方式避免在前端的观测通道口结渣,由于炉内工矿复杂,气流吹扫的除渣方案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除渣装置,能有效及时地清理积聚在观测通道口处的结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除渣装置,预埋在炉体炉壁上的保护筒的前端延伸到内侧炉壁处、外端有过渡箱,过渡箱上连接有探测器,其特征在于:空气炮的出气管连通到所述的过渡箱的腔室内,出气管的出气方向斜向指向保护筒与过渡箱的连通处。
上述技术方案中,空气炮以压缩空气为能源,取给方便,空气炮放气时气流抵达保护筒前端时,气流冲力将结聚在保护筒前端的结渣清除掉。
附图说明
图1、2、3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是使用过程中保护筒前端结垢的状态,图3是空气炮工作状态的示意图,箭头方向为气流的冲击方向。
图4、5分别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除渣装置的技术方案是,预埋在炉体炉壁上的保护筒10的前端延伸到内侧炉壁处、外端有过渡箱20,过渡箱20上连接有探测器30,空气炮40的出气管41连通到所述的过渡箱20的腔室内,出气管41的出气方向斜向指向保护筒10与过渡箱20的连通处。探测过程中,空气炮40排放的冲击气流将保护筒10前端的结渣清除掉。
如果结聚在保护筒10前端的结渣无法通过冲击气流清除,可以选用以下的优选方案来清除,即由加设的清渣管50来完成清渣工作,具体的方案是清渣管50的中后段管体置于保护筒10的前段管体内,清渣管50的中部与保护筒10有铰接轴60铰接,铰接轴60的轴芯与保护筒10、清渣管50的孔芯垂直相交。
空气炮40放气时气流抵达振动清渣管50时,有一部分气流通过清渣管50与保护筒10之间的缝隙,由于清渣管50与保护筒10之间的各处的缝隙大小在一定方位内是随机的,当空气炮的冲击气流清渣管50与保护筒10之间时将会导致振动清渣管50围绕铰接轴60转动,清渣管50产生强烈的左右或上下方向摆动式振动,铰接轴60的布置位置限定了清渣管50的摆动方向,清渣管50的摆动以及与保护筒10之间的碰撞最终将甩脱前端的结渣。
结合图5,过渡箱20与布置探测器30的后管壳31之间有通光过渡管32,通光过渡管32置于过渡箱20内的管口所在面为朝向前下方布置的斜面口321,该斜面口321处设置挡门70,挡门70由铰接轴71铰接,铰接轴71位于斜面口321下方且与通光方向垂直。过渡箱20的作用主要是便于各部件的连接以及形成相关的光和气的通路。更优选的方案是,铰接轴71布置在出气管41与过渡箱20连通处的后侧,挡门70分别处在重力作用下的遮挡出气管41的后部管口或在空气炮放气时气流推动其转动至贴附在斜面口321上两种位置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金星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合肥金星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00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