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钛基黏合剂制备TiO2 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50715.X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60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吴合进;赵许群;王晓东;张涛;王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21/06 | 分类号: | B01J21/06;B01J32/00;B01J37/08;B01J37/10;B01J37/3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黏合剂 制备 tio base sub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钛基黏合剂制备高纯度TiO2成型催化剂载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水热处理Ti基黏合剂溶液与钛基成型粉体的混合物;(2)加入胶化剂使其转变为粘稠乳状物,洗涤过滤得浆状滤饼;(3)通过微波加热调节滤饼含水量,得胶泥状料团;(4)把胶泥状料团经捏合、挤条、焙烧得TiO2成型催化剂载体。该方法通过水热处理增加了钛基黏合剂的键合作用,通过微波脱水促使了黏合剂均匀分布,所制备的TiO2成型载体具备纯度高,比表面积大,强度高,耐磨性好、不掉粉等特点,可在强酸、强碱、强水热等苛刻反应体系中使用。成型载体中TiO2含量≥99wt%,晶型为锐钛矿或/和金红石型,轴向抗压强度≥8MPa,比表面积≥70m2/g,平均孔径10‑60nm。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剂成型载体的制备方法和工艺,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由钛基黏合剂制备TiO2成型催化剂载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现代化工过程提供的化学品大约有85%是借助催化过程产生的,催化剂是催化技术的的核心,对催化技术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催化剂一般由活性组份和载体两部分组成,活性组分高度分散于载体中。载体是催化剂活性组分的骨架,其形状、强度、比表面积、孔结构等理化特性在催化反应体系中的稳定性决定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和经济价值。随着现代催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在环保,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出现一些极端苛刻的新催化反应体系,需要催化剂在强酸、强碱、高温、高压、强水热反应体系中使用,常用的催化剂载体,如活性Al2O3,SiO2,TS分子筛等,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同时,随着催化领域研究的深入,新活性组分的研发难度越来越大,人们希望通过研发能与活性组分产生相互作用的载体来提高现有催化剂性能,开拓新的催化应用领域。综上,高性能载体的研发已成为催化领域新的研究热点。
人们研究发现,TiO2载体能在强酸、强碱和高温高压的强水热条件下保持长期稳定,并能能通过与活性金属组分发生“强的相互作用”,改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例如,在甲烷化反应中,使用TiO2代替传统的Al2O3作催化剂载体,不但能明显提高催化活性,还能改善其低温性能。在克劳斯反应中使用TiO2做催化剂载体可经受苛刻的水热处理而保持高活性。近年来,TiO2作为新型的催化剂载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工业生产的二氧化钛产品大都是纳米级或微米级粉体,直接用作催化剂载体,存在使用中易流失,与产物难分离等难题,无法在工业催化反应体系中直接应用。因此,人们对二氧化钛粉体成型技术展开了广泛的研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07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纳米TiO<sub>2</sub>复合水处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具有TiO<sub>2</sub>致密层的光阳极的制备方法
- 一种TiO<sub>2</sub>纳米颗粒/TiO<sub>2</sub>纳米管阵列及其应用
- 基于TiO2的擦洗颗粒,以及制备和使用这样的基于TiO2的擦洗颗粒的方法
- 一种碳包覆的TiO<sub>2</sub>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应用于晶体硅太阳电池的Si/TiO<sub>x</sub>结构
- 应用TiO<sub>2</sub>光触媒载体净水装置及TiO<sub>2</sub>光触媒载体的制备方法
- 一种片状硅石/纳米TiO2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TiO<base:Sub>2
- 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