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选择性加氢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52212.6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60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金浩;朱慧红;孟兆会;葛海龙;杨光;孙素华;杨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7/188 | 分类号: | B01J27/188;B01J27/24;B01J31/34;C10G4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选择性 加氢裂化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选择性加氢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加氢裂化催化剂包括酸性组分、加氢金属组分、助剂和载体,所述酸性组分为杂多酸铵盐,加氢金属组分为第VIB族金属和/或第VIII族金属中的一种或几种,P为助剂。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并改性催化剂前体,然后负载酸性组分。本发明方法得到的催化剂,在用于长链烷烃的加氢裂化反应时,表现出较好的反应活性和高的液态烃选择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炼油工业,加氢裂化是由重质油生产高品质轻质油品的重要工艺,是原料油在高温、高压、临氢及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加氢、脱硫、脱氮、分子骨架重排和裂解等化学反应的一种转化过程。加氢裂化工艺不但能生产优质轻质油品,而且液相产品收率高,其技术核心是催化剂。加氢裂化催化剂是一种双功能催化剂,其兼具酸性功能和加氢功能。US5,536,687、US5,447,623和 EP0028938A1中所涉及到的加氢裂化催化剂的酸功能主要是由分子筛提供,而加氢组分选用Mo-Ni或W-Ni。CN1389545A所涉及到的催化剂含Y沸石20%~40%,磷钨杂多酸或硅钨杂多酸5%~20%,氧化镍5%~10%,氧化铝40%~60%。上述为含分子筛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具有酸性强,比表面大的优点,但其缺点是分子筛孔径小,从而导致反应物与产物扩散阻力增大,二次裂解反应的几率增加。
CN1927461A公开了一种含杂多酸的加氢裂化催化剂,杂多酸可以为磷钨酸或硅钨酸,含量为40%~60%,加氢组分(以单质计)优选5%~10%,余量为载体。制备时按配比选择无机耐热材料颗粒载体作为催化剂载体,配制加氢组分的金属盐水溶液,浸渍载体;将液固分离后的固体物烘干,焙烧;配制杂多酸水溶液,浸渍制得的固体物,静置,烘干,焙烧。该含杂多酸的加氢裂化催化剂使用过程中存在流失和二次裂解反应的问题。
CN201110350796.X公开了加氢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包括酸性组分、加氢组分及载体,酸性组分为杂多酸碱金属盐,加氢组分为镍,载体为氧化硅;催化剂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含量为酸性组分10%~20%,加氢组分3%~8%,余量为载体。该方法是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催化剂载体,并在载体制备过程中引入加氢金属组分和碱金属盐,将载体浸入杂多酸溶液,烘干后即得催化剂,但催化剂活性相对较低。
CN201110350795.5公开了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中,酸性组分为硅钨酸盐,加氢金属组分为镍,载体为氧化硅。该方法是在载体制备过程中引入硅钨酸盐,硅钨酸盐在载体中均匀分散,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但是催化剂孔道中负载的硅钨酸盐会使一部分产物发生二次裂解反应,降低催化剂的选择性,影响目标产物收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选择性加氢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制得的催化剂,在用于长链烷烃的加氢裂化反应时,表现出较高的反应活性和液态烃选择性。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所述加氢裂化催化剂包括酸性组分、加氢金属组分、助剂和载体,酸性组分为杂多酸铵盐,加氢金属组分为第VIB族金属和/或第VIII族金属中的一种或几种,P为助剂,载体为氧化铝和二氧化硅复合载体;以催化剂的重量为基准,酸性组分的含量为10%~30%,加氢金属组分的含量为6%~25%,助剂含量为1.0%~4.6%,载体的含量为40.4%~83.0%。
本发明加氢裂化催化剂中,所述第VIB族金属一般为Mo和/或W,第VIII族金属一般为Ni和/或Co。
本发明加氢裂化催化剂中,所述氧化铝和二氧化硅复合载体中二氧化硅包裹着氧化铝,二氧化硅的重量占氧化铝载体重量的3%~15%。
本发明加氢裂化催化剂中,所述加氢裂化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140~280m2/g,孔容为0.2~0.6mL/g,平均孔直径为5.0~1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22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加氢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