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棉秆皮芯分离机上的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52888.5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30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凌受明;易争志;郭建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受明 |
主分类号: | D01B1/10 | 分类号: | D01B1/10;D01B9/00;D21B1/02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马家骏 |
地址: | 412000 湖南省株洲市芦***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棉秆皮芯 分离 装置 | ||
一种棉秆皮芯分离机上的分离装置,包括推进弹簧、给进板、打击轮和固定上述结构的墙板,给进板的前端设有挤压装置,墙板两侧内壁上设有固定推进弹簧和给进板的左右两端的内槽,给进板靠近挤压装置的一侧承接面高度低于挤压装置的钳口水平输出线的高度,靠近打手一侧的工作面的高度与挤压装置的钳口水平输出线的高度及打击轮的中心水平线齐平;打击轮上设有斜槽轴体,打手以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均布在打击轮上的斜槽轴体中;打手与给进板保持棉秆皮厚度的原始间距。本发明不仅能实现棉秆皮芯较好的机械化分离,对各类棉秆均可实现较好的分离效果,通用性较强,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实现大批量的棉秆皮芯持续分离,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棉秆皮芯分离机上的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棉秆皮经脱胶后可成为纺织纤维,棉秆芯是制浆造纸的优良原料。由于棉秆剥皮难度较大,大多采用手工剥皮方式,手工剥皮的方式劳动强度高,劳动效率很低,不具有工业可行性,我国每年上千万吨的棉秆无法综合利用。同属类的植物纤维类的麻纤维自动剥制方法及设备无法直接应用于该领域,原因在于与同类的麻类韧皮对比,棉秆韧皮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棉秆皮的韧性和强度都低于麻类韧皮,尤其在干燥状态下,棉秆皮的韧性和强度变得更差,如何成功地实现皮芯分离,且保证棉秆韧皮纤维在加工过程中不被破坏,保持加工后的棉秆皮呈连续带状,含杂质少,加工后的棉秆芯为毫米级碎屑状,几乎不含果胶,成为制浆造纸的优良原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面临的一个难题。
CN101230491A和CN200996061Y公开记载了一种棉秆皮芯分离机,由依次设置的挤压装置 、垂直打击装置 、换向拨击出皮装置和固定上述装置的墙板、机座组成,各装置的芯轴平行设置由传动机构驱动,挤压装置为一对以上的光压辊组成的光压辊组,垂直打击装置由给进打击板和打击轮组成,换向拨击出皮装置由换向轮和一对上下交叉鼠笼式中空转轮组成,传动机构是上交叉出皮轮由电机驱动,上交叉出皮轮用齿轮驱动下交叉出皮轮和换向轮,换向轮用齿轮驱动打击轮,打击轮用齿轮驱动光压辊组的下光压辊,下光压辊用齿轮驱动上光压辊,它可以实现棉秆皮芯的机械化分离,加工后的棉秆呈连续带状,加工后的棉秆芯为毫米级碎屑状,是制浆造纸的优良原料,但是该分离机的分离部分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现有的分离部分是从挤压装置中出来的原料通过给料打击板输送至打击轮附近,然后由打手打弯,其整个过程由于给进打击板的工作面为凸圆弧面,其不能根据棉秆的粗细进行合理的调节,即打击效果较差,皮芯分离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而且打击时整个装置的稳定性也主要进一步的提高;另外,现有技术的分离装置可靠性也较低,处理大量的棉秆后,其装置的磨损、受破坏程度较低,这样也会限制分离装置对大批量加工的应用,而且现有的给进打击板的结构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以提高其工作的稳定性、可靠性、顺畅性以及减少对棉秆皮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棉秆皮芯分离机上的分离装置,它不仅能实现棉秆皮芯较好的机械化分离,对各类棉秆均可实现较好的分离效果,通用性较强,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保证整个分离过程连续不间断的进行,可实现大批量的棉秆皮芯持续分离,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同时,它还可保证分离出来的棉秆芯和棉秆皮的质量均较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棉秆皮芯分离机上的分离装置,包括推进弹簧、给进板、打击轮和用于固定推进弹簧和给进板的左右两个墙板,打击轮上均布有打手,所述给进板的前端设有挤压装置,所述墙板两侧内壁上设有内槽,所述推进弹簧固定在内槽中,所述给进板的左右两端也固定在内槽中,所述给进板靠近挤压装置的一侧承接面高度低于挤压装置的钳口水平输出线的高度,靠近打手一侧的工作面的高度与挤压装置的钳口水平输出线的高度及打击轮的中心水平线齐平;所述打击轮上设有斜槽轴体,所述打手以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固定在打击轮上的斜槽轴体中;所述打手与给进板保持棉秆皮厚度的原始间距;所述打击轮的转轴通过轴承固定在其中一个墙板内,所述打击轮由电动机通过皮带进行传动驱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受明,未经凌受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28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