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面环山一面冲沟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的构造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3427.X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0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蒋海云;高峰;徐伟;徐剑飞;梁睿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江苏句容抽水蓄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0 | 分类号: | E02B3/00;E02B7/06;E02D17/18;E02D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王尧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山 一面 抽水 蓄能 站上 水库 构造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三面环山一面冲沟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水库库盆(1)由环山的三面和坝体(4)所在的一侧围接而成,该库盆(1)与山体(3)连接侧为挖方区(2),与坝体(4)连接侧为填方区(5);所述库盆(1)设计高程以下依次为砂袋压覆层、第二土工布层、土工膜、第一土工布层、土工席垫层、第一垫层、第一过渡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面环山一面冲沟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方区(5)采用石渣和土料回填;
所述的石渣孔隙率在18.5%以下,石渣粒径在60cm以下;碾压遍数6~10遍;压实层厚60cm;
所述的土料的粒径在20cm以下;土料压实度在0.95以上;碾压遍数6~10遍;压实层厚30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面环山一面冲沟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前述石渣和土料包括山体(3)、挖方区(2)及坝体(4)基础开挖出的石渣和土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面环山一面冲沟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的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过渡层采用微风化新鲜岩石,孔隙率在18.0%以下,粒径在30cm以下,厚度1.5m;所述的第一垫层采用微风化新鲜岩石,孔隙率在17.0%以下,粒径在8cm以下,厚度0.6m;
所述土工席垫层采用6mm厚无纺土工织物;
所述的第一土工布层和第二土工布层均采用涤纶针刺无纺土工布,密度为500g/m
所述的土工膜采用HDPE土工膜,厚度1.5mm;
所述的砂袋压覆层采用30kg砂袋,压覆间距2.8~4.2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面环山一面冲沟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垫层中按照25m×25m的间距布置排水土工管,将渗水集中排放到排水廊道中,排水土工管内径90mm,外包密度为100g/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面环山一面冲沟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坝体(4)从库盆(1)向外依次为面板(6)、第二垫层、第二过渡层、主堆石区、过渡区和次堆石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面环山一面冲沟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板(6)与填方区(5)上方的土工膜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厚度为0.7m,宽为度6m,采用C30普通混凝土,抗冻、抗渗等级为F100、W8。所述坝体(4)主堆石区与填方区(5)之间布置反滤层和第三过渡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面环山一面冲沟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的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面板(6)采用沥青混凝土防渗面板,厚度30cm;沥青性能指标SG90;渗透系数在10
所述的第二垫层采用微风化新鲜岩石,孔隙率在17.0%以下,粒径在8cm以下,水平宽度3m;
所述第二过渡层采用微风化新鲜岩石,孔隙率在18.0%以下,粒径在30cm以下,水平宽度4m;
所述主堆石区采用微风化新鲜岩石,孔隙率在18%以下,粒径在70cm以下;
所述过渡区采用主堆石与次堆石区互层填筑,掺配比例1:1;
所述次堆石区采用微风化至中等风化岩石,次堆石区的石料孔隙率在18.5%以下,粒径要求在60cm以下;
所述反滤层采用微风化新鲜岩石,相对密度大于0.85,粒径在3cm以下,水平宽度2m;
所述第三过渡层采用微风化新鲜岩石,孔隙率在18.0%以下,粒径在30cm以下,水平宽度3m;
所述坝体(4)主堆石区、过渡区及次堆石区料源能够从山体(3)及挖方区(2)挖掘获得。
9.一种三面环山一面冲沟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坝体(4)基础进行开挖,将开挖土料及石渣填筑在填方区(5)的底部形成预填筑区(7);
S2、对山体(3)及挖方区(2)进行开挖,并对坝体(4)及填方区(5)进行填筑施工,坝体(4)及填方区(5)分层同步填筑抬升;
S3、对开挖料进行分类筛选,微风化新鲜岩石填筑于主堆石区,微风化至中等风化岩石填筑于次堆石区,石渣及土料填筑于填方区(5);
主堆石区压实层厚80cm,剔除70cm以上粒径块石,采用22t以上振动碾碾压6~10遍,孔隙率达到18%以下;
次堆石区压实层厚不超过60cm,剔除60cm以上粒径块石,采用22t以上振动碾碾压6~10遍,孔隙率达到18.5%以下;
填方区(5)土料压实层厚为30cm,剔除20cm以上粒径夹石,采用18t以上振动碾碾压6~10遍,压实度达到0.95以上;填方区(5)石渣压实层厚60cm,剔除60cm以上粒径块石,采用18t以上振动碾碾压6~10遍,孔隙率达到18.5%以下。
S4、填方区(5)填筑完成后,经6~9个月沉降期观测,待沉降趋于稳定后进行排水廊道施工,并依次铺设第一过渡层、第一垫层、土工席垫层、第一土工布层、土工膜、第二土工布层以及砂袋压覆层;
S5、坝体(4)各区填筑完成后,经6~12个月沉降期观测,待沉降趋于稳定后进行面板(6)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江苏句容抽水蓄能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江苏句容抽水蓄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342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鸡蛋装盘机构
- 下一篇:反应结合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