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掺杂建筑垃圾分离装置及其分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4224.2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0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天;何玉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刘粉宝 |
地址: | 20120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筛分设备 振动给料 建筑垃圾 大件垃圾破碎机 二级破碎 分离装置 混凝土料 一级破碎 磁选机 掺杂 再生混凝土 振动给料机 生产效率 压缩设备 粉磨机 送料槽 大件 骨料 节能 垃圾 环保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掺杂建筑垃圾分离装置及其分离方法,包括大件垃圾破碎机、设置在大件垃圾破碎机后方的磁选机、设置在磁选机后方的压缩设备、振动给料平台、设置在振动给料平台后方的一级破碎设备、设置在一级破碎设备后方的二级破碎设备、设置在二级破碎设备后方的一级筛分设备、设置在一级筛分设备后方的二级筛分设备以及设置在二级筛分设备后方的粉磨机;振动给料平台包括送料槽和振动给料机,振动给料平台用于接收机械扒手分离后的其它垃圾,并对其进行大件非建筑垃圾的二次人工捡选;本发明具有高效、环保、节能及生产效率高的优点,便于获得纯度较高的混凝土料,从而可将分离出的混凝土料作为再生混凝土的骨料,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垃圾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掺杂建筑垃圾分离装置及其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工程建设和房产业的高速发展,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也在逐年递增,而拆迁及装修建筑垃圾在建筑垃圾中的比重也随之增大;我国的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40%-50%;目前国内对建筑垃圾处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处理方法及装备还需不断升级;掺杂建筑垃圾的随意堆放与填埋,不仅严重影响市容环境、侵占土地,还造成土壤、大气和水体的污染;建筑垃圾中含有较多可回收再利用资源,运用合理的处理工艺和科学技术可以对其进行分拣分类和再生利用,也可以降低资源的二次污染;在倡导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努力减少掺杂建筑垃圾的产生并改善对其分拣分类处理工艺技术,提高垃圾分拣分类效率和优化处理效果不仅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需要,也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由于掺杂建筑垃圾成分相比于纯建筑垃圾较为复杂,其大多为固体废弃物,包括泥土、石块、混泥土块、碎砖,其中还掺杂有木料、塑料、金属、玻璃及电器等废料;其中,无污染的无机物(包括泥土、石块、混凝土块、碎石) 占70%以上;其垃圾成分中掺杂有大量大件垃圾、棉纺织物、生活垃圾等较为难处理成分,加大了对掺杂建筑垃圾的处理难度;在垃圾前段处理过程中,对其进行分拣分类显得尤为重要,掺杂建筑垃圾的分拣效果直接对后续的中段处理以及末端的资源化处理产生影响;国内目前研究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过程中,根据国内垃圾收集状况,垃圾分类问题尤为突出;研究施工过程产生的掺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主要以城市环卫相关部门为主,但自动化水平低,尤其是垃圾分类方面仍以人工分类为主,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经济效益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工程机械、垃圾分类处理、人机结合分拣工艺等处理工艺,有效的提高对掺杂建筑垃圾的分离效果以及分离效率,为后续对垃圾资源化利用做充分准备的掺杂建筑垃圾分离装置及其分离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掺杂建筑垃圾分离装置,所述掺杂建筑垃圾分离装置包括:
大件垃圾破碎机,用于接收机械扒手从掺杂建筑垃圾中分离出的大件非建筑垃圾,并对其进行破碎;
设置在大件垃圾破碎机后方的磁选机,磁选机用于将大件垃圾破碎机破碎后垃圾中的废旧金属筛选出进行回收;
设置在磁选机后方的压缩设备,压缩设备用于将磁选机筛选后的垃圾进行压缩;
振动给料平台,振动给料平台包括送料槽和振动给料机,振动给料平台用于接收机械扒手分离后的其它垃圾,并对其进行大件非建筑垃圾的二次人工捡选;
设置在振动给料平台后方的一级破碎设备,一级破碎设备用于对人工捡选后剩余的掺杂建筑垃圾进行破碎处理;
设置在一级破碎设备后方的二级破碎设备,二级破碎设备用于对一级破碎设备破碎后的建筑垃圾进行二次破碎;
设置在二级破碎设备后方的一级筛分设备,一级筛分设备用于对二次破碎后的建筑垃圾进行筛分处理;
设置在一级筛分设备后方的二级筛分设备,二级筛分设备用于对经过一级筛分设备的建筑垃圾进行二次筛分处理,并将建筑垃圾中的粗粒度骨料和细粒度骨料分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未经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42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原生渣土再生利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垃圾脱水后水处理循环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