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移动式接触网的电气化铁路装卸区送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54528.9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51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求;李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瑞泰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12 | 分类号: | B60M1/12;B60M1/20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钟声 |
地址: | 412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移动式 接触 电气化铁路 装卸 送电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式接触网的电气化铁路装卸区送电装置,包括移动式接触网总成和分设于装卸作业区两端的两组固定式接触网总成,所述移动式接触网总成设置于两组固定式接触网总成之间,并可进出装卸作业区。本发明具有安全高效、结构简单、能提供三维无干扰装卸作业空间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化铁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移动式接触网的电气化铁路装卸区送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电气化牵引的推进,中国铁路干线的运输都采用电力机车取代内燃机车。电气化铁路的特点就是在铁路顶部安装有架空接触网,给电力机车提供驱动的电力。电力驱动的绿色、节能、大功率的特点代表了未来铁路发展的方向。然而,铁路顶部架空安装的接触网,对电力机车牵引的货运车厢的装卸作业,尤其是需要从顶部进行装卸作业造成了干扰。铁路干线接触网都是27.5KV的电压等级,危险性高,如何规避高压电的危险,顺利进行装卸作业,是困扰铁路运营的一个难题。目前 ,有些单位采用在铁路装卸作业区不架设电气化接触网,改用调车内燃机车牵引货车进出装卸作业区;还有一部分单位如煤矿等部门,利用电力机车惯性滑过装卸作业区的办法,在装卸作业区设定无电区,来保证装卸作业的安全。以上两种方案,都有各自的弊端:内燃机车牵引货车进出装卸作业区,铁路机车调度困难效率低,造成资源的浪费,遇到重载列车,往往需要多台调车内燃机车才能满足牵引需求;利用电力机车惯性滑过煤炭装卸作业区的方法,难以控制机车的停车点,一旦停车位控制不当,电力机车停在无电区,则需要花费高额的救援费用才能将列车移动至有电区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进行装卸作业时,电气化铁路的接触网所带高压电危险性高,同时在空间上也会对装卸作业造成干扰,为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结构简单、能提供三维无干扰装卸作业空间的基于移动式接触网的电气化铁路装卸区送电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移动式接触网的电气化铁路装卸区送电装置,包括移动式接触网总成和分设于装卸作业区两端的两组固定式接触网总成,所述移动式接触网总成设置于两组固定式接触网总成之间,并可进出装卸作业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基于移动式接触网的电气化铁路装卸区送电装置还包括移动式龙门架轨道,所述移动式接触网总成包括移动式龙门架和移动式接触网,所述移动式龙门架轨道沿铁路两侧设置,所述移动式龙门架安装于所述移动式龙门架轨道上,所述移动式接触网安装于所述移动式龙门架的立柱上。
所述移动式龙门架轨道上安装两个沿相反方向移动的移动式龙门架。
所述移动式接触网包括刚性汇流排和接触网导线,所述刚性汇流排单边悬臂悬挂与所述接触网导线连接,所述移动式接触网的两端安装电连接装置。
所述移动式龙门架上安装有两台驱动电机,所述两台驱动电机分设于所述移动式龙门架的两侧,且位于所述移动式龙门架的同一端。
所述移动式龙门架轨道上设置有限制所述移动式龙门架移动的机械止挡。
所述固定式接触网总成包括固定式接触网和固定式龙门架,所述固定式接触网固定在所述固定式龙门架上。
所述固定式龙门架上设置有刚柔过渡段,所述刚柔过渡段上安装电连接装置,所述固定式接触网靠近所述刚柔过渡段一侧安装分段绝缘器,所述刚柔过渡段与区外架空接触网之间安装电动高压隔离开关,电动高压隔离开关、移动式接触网和移动式龙门架之间设置有确保系统安全的安全联锁系统,在装卸作业区两端设置有信号机与道闸机。
所述移动式龙门架包括多组龙门架构件,所述龙门架构件之间铰接相连。
所述基于移动式接触网的电气化铁路装卸区送电装置还包括轨道,所述移动式接触网总成包括移动式接触网,所述移动式接触网设置于所述轨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瑞泰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株洲瑞泰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45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