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类单取代苯并三唑小分子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4736.9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1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海杰峰;李玲;林芝官;韦刚;张在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49/18 | 分类号: | C07D24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苯并三唑 制备 乙基己基 取代苯 小分子 三唑 硝基 苯并三唑衍生物 氨基 二氯甲烷 反应条件 混合溶液 甲酰胺基 取代基团 硝酸铈铵 单硝基 异氰基 产率 硝化 硫酸 合成 引入 拓展 | ||
1.一类单取代苯并三唑小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以2-(2-乙基己基)-4,7-二溴-苯并三唑为原料,通过与硝酸铈铵反应得到单硝基取代产物2-(2-乙基己基)-4,7-二溴-5-硝基-苯并三唑(1);再将前述单硝基取代产物与铁粉反应得到单氨基取代产物2-(2-乙基己基)-4,7-二溴-5-氨基-苯并三唑(2);随后将前述单氨基取代产物与甲酸反应得到单甲酰胺基取代产物2-(2-乙基己基)-4,7-二溴-5-甲酰胺基-苯并三唑(3);最后在二氯甲烷溶液里面,将前述单甲酰胺基取代产物与三苯基膦、碘、三乙胺反应,得到单异氰基取代产物2-(2-乙基己基)-4,7-二溴-5-异氰基-苯并三唑(4),即得到一类单取代苯并三唑小分子;
其中,所述的一类单取代苯并三唑小分子具有以下结构式:
其中R为-NO2,-NH2,-NHCHO,-N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类单取代苯并三唑小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2-乙基己基)-4,7-二溴-5-硝基-苯并三唑(1)通过以下步骤制备而得:在双口瓶中加入体积比为1:5的硫酸/二氯甲烷混合溶液,溶液降温至0℃后,依次加入摩尔比为1:1的2-(2-乙基己基)-4,7-二溴-苯并三唑和硝酸铈铵,搅拌一小时;停止反应,反应二氯甲烷溶液依次用去离子水和饱和食盐水洗涤,然后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二氯甲烷溶液,过滤后将二氯甲烷溶液浓缩,浓缩产物用硅胶层析柱分离,真空干燥得到淡黄色固体产物2-(2-乙基己基)-4,7-二溴-5-硝基-苯并三唑(1),其结构式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类单取代苯并三唑小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2-乙基己基)-4,7-二溴-5-氨基-苯并三唑(2)通过以下步骤制备而得:将2-(2-乙基己基)-4,7-二溴-5-硝基-苯并三唑(1)溶解于冰醋酸溶液中,加入铁粉,升温至70℃后恒温搅拌3小时;停止反应,将反应溶液倒入去离子水溶液中,用二氯甲烷溶液萃取水溶液,合并得到的二氯甲烷溶液依次用去离子水和饱和食盐水洗涤,然后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二氯甲烷溶液,过滤后将二氯甲烷溶液浓缩,浓缩产物用硅胶层析柱分离,真空干燥得到黄褐色液体产物2-(2-乙基己基)-4,7-二溴-5-氨基-苯并三唑(2),其结构式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类单取代苯并三唑小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2-乙基己基)-4,7-二溴-5-甲酰胺基-苯并三唑(3)通过以下步骤制备而得:将2-(2-乙基己基)-4,7-二溴-5-氨基-苯并三唑(2)溶解在无水甲酸溶液里面,升温至110℃后回流搅拌12小时;停止反应,将反应溶液中的甲酸旋蒸除去,粗产物用二氯甲烷溶液溶解,合并得到的二氯甲烷溶液依次用去离子水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二氯甲烷溶液,过滤后将二氯甲烷溶液浓缩,浓缩产物用硅胶层析柱分离,真空干燥得到深褐色固体产物2-(2-乙基己基)-4,7-二溴-5-甲酰胺基-苯并三唑(3),其结构式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类单取代苯并三唑小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2-乙基己基)-4,7-二溴-5-异氰基-苯并三唑(4)通过以下步骤制备而得:在双口瓶中依次加入摩尔比为1:1.5:1.5:3.0的2-(2-乙基己基)-4,7-二溴-5-甲酰胺基-苯并三唑(3)、碘、三苯基膦和三乙胺,加入无水二氯甲烷溶液,室温无水无氧反应5小时;停止反应,反应溶液倒入冰硫代硫酸钠水溶液,用二氯甲烷溶液萃取,合并得到的二氯甲烷溶液依次用去离子水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二氯甲烷溶液,过滤后将二氯甲烷溶液浓缩,浓缩产物用硅胶层析柱分离,真空干燥得到紫黑色液体产物2-(2-乙基己基)-4,7-二溴-5-异氰基-苯并三唑(4),其结构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473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