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插座用的双面插套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4859.2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0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杨人代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加迈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11 | 分类号: | H01R13/11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彭俊垣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脚 插套 弹片 插座 一体成型的 接线端口 双向开口 极片 开口 插座技术领域 相背设置 导电极 多面 | ||
本发明涉及插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座用的双面插套,包括一体成型的插脚极片和接线端口;在所述插脚极片包括若干个供插脚插入的插脚弹片和连接于所述插脚弹片的连接块;所述插脚弹片上形成的两个供所述插脚插入的开口,且两个所述开口相背设置,形成双向开口;所述接线端口形成于所述连接块上。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座用的双面插套,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一体成型的、且具有双向开口的插脚弹片,解决了现有单个导电极的插套只能实现单面插入,无法实现双面或多面插入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座用的双面插套。
背景技术
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座是量大面广的产品,主要用于家庭、办公场所、酒店、农场、工厂等。发展至今,主要改进点均在插座的外观上,并未彻底改进插座插套的结构和可插入型式。
现有家用和类似用途延长线插座和转换器的插套,由于用户使用习惯以及插套冲压折弯成型技术的限定,现有插套主要型式多采用单面插入,单个导电极的插套只能实现单面插入,无法实现双面或多面插入,既浪费插座的可利用空间,又浪费材料和装配工时;市面上存在能够双面或多面插入的插座,但各面之间的插套仍要通过用跨接线来进行电连接,插套之间的连接点较多,会存在更多的故障隐患点,给用户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座用的双面插套,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一体成型的、且具有双向开口的插脚弹片,解决了现有单个导电极的插套只能实现单面插入,无法实现双面或多面插入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插座用的双面插套,包括一体成型的插脚极片和接线端口;在所述插脚极片包括若干个供插脚插入的插脚弹片和连接于所述插脚弹片的连接块;所述插脚弹片上形成的两个供所述插脚插入的开口,且两个所述开口相背设置,形成双向开口;所述接线端口形成于所述连接块上。
优选的,所述插脚极片包括相互独立的零线极片、接地极片和火线极片;所述零线极片包括连接块和两个形成于所述连接块上的、且具有双向开口的零线弹片;所述火线极片包括连接块和两个形成于所述连接块上的、且具有双向开口的火线弹片;所述接地极片包括连接块和一个具有双向开口的接地弹片;所述插脚极片的俯视状态中,所述零线弹片、火线弹片和接地弹片组成一个五孔插座。
优选的,所述零线弹片的双向开口错开设置;所述零线弹片上任意一个开口均位于相邻的火线弹片与零线弹片之间。
优选的,所述插脚弹片的开口通过所述插脚弹片或连接块的弹性呈可张合状,且所述开口的宽度小于插头插脚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插脚弹片的开口截面形状呈瓶颈状。
优选的,所述接线端口形成于所述连接块的外侧,且位于所述零线弹片、火线弹片和接地弹片组成的五孔插座外侧。
优选的,所述接线端口呈块状;所述零线极片和火线极片的接线端口与所述接地极片的接线端口相互垂直。
优选的,所述接线端口的末端形成有用于焊接接线的缺口。
优选的,所述零线极片和火线极片的接线端口均具有两个,且叠置形成于所述连接块上。
由上可知,应用本发明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在插脚弹片上形成的两个供插脚插入的开口,且两个所述开口相背设置,形成双向开口,实现插头能正反两面同时插入互不干涉,应用于延长线插座和转换器既充分利用插座的可利用空间,又节约材料和装配工时,同时减少插套间的连接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加迈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加迈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48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