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四级递减间距多圆柱阵列结构微通道过滤槽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58693.1 | 申请日: | 2017-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91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刘赵淼;李梦麒;张龙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递减 间距 圆柱 阵列 结构 通道 过滤 | ||
1.一种四级递减间距多圆柱阵列结构微通道过滤槽,其特征在于:该微通道过滤槽包括主体结构(1)、流体入口(2)、椭圆形贮液池(3)、第一级圆柱阵列结构(4)、第二级圆柱阵列结构(5)、第三级圆柱阵列结构(6)、第四级圆柱阵列结构(7)、微流控通道(8)和下底板(9);
流体入口(2)、椭圆形贮液池(3)、微流控通道(8)为主体结构(1)上的凹槽结构;第一级圆柱阵列结构(4)、第二级圆柱阵列结构(5)、第三级圆柱阵列结构(6)、第四级圆柱阵列结构(7)均为主体结构(1)上的孔洞结构,且各结构为芯片工作时液体的流动区域;所述主体结构(1)和下底板(9)通过上下键合固定,下底板(9)置于主体结构(1)底部,以支撑芯片的主体结构并提供流动空间;流体入口(2)通过微通道与椭圆形贮液池(3)连接,椭圆形贮液池(3)与微流控通道(8)连接;第一级圆柱阵列结构(4)、第二级圆柱阵列结构(5)、第三级圆柱阵列结构(6)、第四级圆柱阵列结构(7)设置在椭圆形贮液池(3)内;第一级圆柱阵列结构(4)、第二级圆柱阵列结构(5)、第三级圆柱阵列结构(6)和第四级圆柱阵列结构(7)并排布置在椭圆形贮液池(3)内;第一级圆柱阵列结构(4)、第二级圆柱阵列结构(5)、第三级圆柱阵列结构(6)和第四级圆柱阵列结构(7)之间为错列布置;第一级圆柱阵列结构(4)、第二级圆柱阵列结构(5)、第三级圆柱阵列结构(6)和第四级圆柱阵列结构(7)的圆柱阵列尺寸逐渐由大到小渐变;流体从流体入口(2)流至椭圆形贮液池(3)并到达第一级圆柱阵列结构,流体入口(2)位于椭圆形贮液池(3)中间部位,并与椭圆形贮液池(3)垂直相接;第一级圆柱阵列结构(4)由7个半径150μm,高120μm的圆柱构成,相邻两个圆柱间距为100μm,当流体经过第一级圆柱阵列结构时,大于100μm的固体垃圾会被停留在贮液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级递减间距多圆柱阵列结构微通道过滤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1)和下底板(9)由聚二甲基硅烷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级递减间距多圆柱阵列结构微通道过滤槽,其特征在于:流体从第一级圆柱阵列结构流至第二级圆柱阵列结构(5),流体中所携带的固体垃圾均小于1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级递减间距多圆柱阵列结构微通道过滤槽,其特征在于:第二级圆柱阵列结构由10个半径120μm,高120μm的圆柱构成,相邻两个圆柱间距为80μm,大于80μm的固体垃圾会被停留在贮液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级递减间距多圆柱阵列结构微通道过滤槽,其特征在于:流体从第二级圆柱阵列结构流至第三级圆柱阵列结构(6),流体中所携带固体垃圾均小于8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级递减间距多圆柱阵列结构微通道过滤槽,其特征在于:第三级圆柱阵列结构由13个半径90μm,高120μm的圆柱构成,相邻两个圆柱间距为60μm,大于60μm的固体垃圾会被停留在贮液池;流体从第三级圆柱阵列结构流至第四级圆柱阵列结构(7),所携带固体垃圾均小于6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级递减间距多圆柱阵列结构微通道过滤槽,其特征在于:第四级圆柱阵列结构由17个半径60μm,高120μm的圆柱构成,相邻两个圆柱间距为40μm,大于40μm的固体垃圾会被停留在贮液池,流体最终流至出口位置,该出口位置能够与任意形状的通道相连接,以达到向任意通道流入纯净流体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869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