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缝纫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60457.3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0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桥本诚治;木下竜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5B35/00 | 分类号: | D05B35/00;D05B3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玉昌峰;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布料 端缘 布料夹 卷边 倾斜部 缝纫机 除去机构 上下运动 作业效率 喷出部 位置处 缝合 环侧 夹持 内环 喷出 | ||
本发明的课题尤其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在对具有环状的端缘的两块布料进行缝合时作业效率很高。具有布料夹持部,以使内环侧的布料(Fi)在下且外环侧的布料在上地重叠的状态从上下夹持具有环状的端缘的两块布料,在布料夹持部(41)中,位于两块布料(Fi、Fo)的上方的部分能够上下运动,布料夹持部(41)具有使两块布料中的端缘Fe处所产生的卷边舒展的卷边除去机构(4),作为卷边除去机构(4),布料夹持部(41)在两块布料通过的位置处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具有呈随着从距端缘(Fe)较远一侧趋向端缘侧而后退的形状的端缘,倾斜部具有以形成使各布料中产生卷边的部分舒展的气流的方式喷出空气的空气喷出部(4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具有环状的端缘的两块布料进行缝合时使用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以往,在进行T恤衫的上袖作业等将筒状的袖部缝合在筒状的前后身上的作业时,采用例如日本国特开2004-236769号公报所公开的包缝缝纫机。本例中的前后身与袖部的缝合,是对具有环状的端缘的两块布料(前后身的布料与袖部的布料)进行缝合。在利用所述包缝缝纫机的情况下,布料中的所述环状的端缘以包缝缝纫机的针板为基准位于上方地被缝制。
在这样现有的缝制方法中,针板中进行缝制的针所贯穿布料的位置(针孔)的上方会被布料覆盖,妨碍了缝制作业者的视线。因此,缝制作业者为了确认缝制状态而确保视线时会强行作出将布料提起等勉强的姿势。而且,由于必须用单手提起布料等,因此,很难进行两块布料的对位。故而作业效率恶化,由此导致影响缝制品的大量生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鉴于所述问题,其课题尤其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在对具有环状的端缘的两块布料进行缝合时的作业效率高。
本发明的缝纫机,具有:筒型部,在使具有环状的端缘的两块布料以一方位于内环侧且另一方位于外环侧的方式重叠的状态下插穿其中并对其进行支承;针板,与被所述筒型部支承的状态下的所述内环侧的布料抵接且从下方对其进行支承;压脚,在所述针板的上方对被所述筒型部支承的状态下的所述外环侧的布料进行推压;以及布料夹持部,设在所述针板及所述压脚的近前侧,在以所述内环侧的布料在下且所述外环侧的布料在上的方式使其重叠的状态下从上下夹持所述两块布料,所述布料夹持部中的位于所述两块布料的上方的部分能够上下运动,所述布料夹持部具有卷边除去机构,所述卷边除去机构用于使形成在所述两块布料的端缘上的卷边舒展,作为所述卷边除去机构,所述布料夹持部在所述两块布料的端缘所通过的位置处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具有端缘,该端缘的形状随着从距各布料的端缘较远一侧趋向端缘侧而后退,所述倾斜部具有空气喷出部,该空气喷出部以形成使各布料中产生卷边的部分舒展的气流的方式喷出空气。
而且,能够构成为,还具有端缘引导部,该端缘引导部与所述卷边除去机构相比位于前方,且与所述两块布料中的端缘抵接。
而且,所述空气喷出部还能够由在所述倾斜部开口的多个空气喷出孔构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立体图。
图2是从左近前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时的主要部位放大立体图。
图3是从右近前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时的主要部位放大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中的拆除卷边除去机构及端缘引导部、并通过布料夹持部使布料上产生的卷边舒展的状态的立体概要图。
图5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中,表示通过形成于下侧布料夹持部的凹部的气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关于本发明,列举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关于前后方向的表现,将靠近进行缝制的作业者的一侧作为“近前侧”,将距离较远的一侧作为“后侧(后方侧)”。另外,关于上下左右的表现,以所述作业者观察缝纫机1时的方向来表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未经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04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