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膜式干燥器的清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61716.4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5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期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5/02 | 分类号: | B01D65/02;B01D53/26;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会景;黄健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膜式干燥器 管芯 清洗 超声波清洗 干燥处理 使用寿命 膜纤维 去除 生产成本 检测 节约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膜式干燥器的清理方法,包括:对膜式干燥器的管芯实施超声波清洗,然后对清洗后的管芯进行干燥处理。通过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清理方法对膜式干燥器进行清洗,能够在不影响膜式干燥器功能的前提下,有效去除其渗膜纤维管管壁上的污物,从而延长了膜式干燥器及安装有膜式干燥器的仪器的使用寿命、节约了生产成本和检测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膜式干燥器的清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于TN/TS3000ZD硫氮分析仪或硫氮氯分析仪中的膜式干燥器的清理方法,属于石油化工测量计量仪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膜式干燥器,又称为膜式干燥机,是工业中常用的空气干燥装置,主要包括上端盖、呈管状的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并与上端盖连接的管芯。其中,管芯是实现空气干燥的关键部件,它是由许多束中空的渗膜纤维管组成。渗膜纤维管实际上是一种具有水分子选择透过性的高分子薄膜材料。在干燥过程中,潮湿的压缩空气从上端盖上设置的气体入口进入并从渗膜纤维管的内部流过。由于渗膜纤维管内部和外部的水蒸气分压不同,因此水分子能够穿过渗膜纤维管的管壁,从渗膜纤维管的内部扩散到外部,最终得到的干燥空气从渗膜纤维管流出并经上端盖的气体出口输送至指定地点。
由于膜式干燥器具有性能稳定、可靠性高、安装空间小、无需配套电源的优点,因此能够满足多种工况要求,通常是作为仪器的配件使用,为相应的仪器输送干燥的压缩空气。比如石油工业中所用的硫氮分析仪和硫氮氯分析仪,以及医院使用的呼吸系统等医疗器械中,都安装有膜式干燥器。
在潮湿的压缩空气中,往往会含有一定量的杂质成分,极易在膜式干燥器上沉积并造成污染,不仅使干燥效果下降,甚至会随干燥气体输送并进入后续环节中,不仅干扰了后续的分析结论,而且还会影响分析仪器的寿命。例如,随着硫氮分析仪等仪器使用时间的延长,膜式干燥器的渗膜纤维管管壁中会出现积碳,若不及时更换膜式干燥器,不仅会导致仪器测量及分析数据产生误差,而且会影响仪器的使用寿命。
正是由于膜式干燥器的性能直接影响了后续相关分析仪器的运转,而顾虑到核心部件渗膜纤维管的特殊性,比如其材质较为敏感,尺寸较小,通常渗膜纤维管的孔径一般小于1mm、管壁厚度也在微米级范围内,所以一旦出现杂质沉积或污染,就只能遵照设备厂家及行业专家的建议定期更换膜式干燥器,目前也未见对其进行有效清理和处置手段的相关报道。所以一旦发现仪器测量精度出现异常时,就需更换新的膜式干燥器。目前,仪器使用者大多采用定期更换膜式干燥器的方式,以保证仪器的测量精度。所以膜式干燥器属于工业上的易耗品,但是由于膜式干燥器的价格较高,并且绝大部分都依赖于进口,极大提高了仪器分析成本和设备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膜式干燥器的清理方法,通过对膜式干燥器实施超声波清洗,能够很好地清除管芯中的污物,同时不影响膜式干燥器的正常使用功能,降低了分析成本和设备维护成本。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对安装有膜式干燥器的仪器进行维护的方法,包括对膜式干燥器实施上述清理,能够避免仪器测量及分析数据产生误差,而且会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及维护成本。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膜式干燥器的清理方法,包括:对膜式干燥器的管芯实施超声波清洗,然后对清洗后的管芯进行干燥处理。
可以理解,超声波的频率太低,渗膜纤维管的管壁上所附着的积碳等污物不能与渗膜纤维管有效分离;而超声波的频率过高,又会损伤渗膜纤维管的微观结构,进而对膜式干燥器带来不可逆的损伤,因此,通常控制超声波的频率为25kHz~45kHz。超声波清洗的具体时间可根据渗膜纤维管上所附着污物的情况合理设定,通常超声波清洗的时间不少于30min,即可观察到渗膜纤维管的管壁上无明显污物。在本发明具体实施过程中,通常控制超声波的频率为40kHz,超声波清洗时间为30min~40min,即可有效清除渗膜纤维管的管壁上所附着的积碳等污物,并且不会对渗膜纤维管造成损伤,从而完成超声波清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17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