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入侵植物薇甘菊补偿反应差异进行物理防治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61740.8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22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付斗;申时才;徐高峰;杨韶松;吴迪;金桂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G22/60;A01G7/06;A01G13/00;A01M21/00;A01M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涂琪顺 |
地址: | 6500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入侵 植物 甘菊 补偿 反应 差异 进行 物理 防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入侵植物薇甘菊补偿反应差异物理防治薇甘菊的方法,涉及入侵植物防控的植物保护技术领域。该物理防治依据入侵植物薇甘菊补偿反应能力与本地植物的差异,通过补偿反应选择、补偿水平和时期选择、入侵植物薇甘菊与本地植物补偿差异的选择和补偿反应条件选择,采取人工铲除和/或刈割方式的物理防治,防止薇甘菊的快速自我弥补损伤而高水平补偿性生长。本发明方法能显著提高对薇甘菊的控制效果、以及持久性和安全性技术效果,对入侵植物薇甘菊机械损伤后达到80%以上的物理防治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入侵植物防控的植物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入侵植物薇甘菊在不同时期、条件和措施等情况下的补偿反应水平差异,通过最佳防治状态、时期、条件、措施和地域的选择,能够发挥利于本地物种恢复生长而不利于入侵植物薇甘菊恢复生长的技术方法。
背景技术
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属菊科(Compositae)、假泽兰属(Mikenia),原产在中美洲,有较强抗逆能力、繁殖能力和可塑能力的多年生草质或稍木质藤本。(Mini et al.,2005;Micbael et al.,2016)。在热带、亚热带入侵地域广泛生长于林地、农田、果园,荒地,以及公路、湖泊、河流、沟渠和池塘边缘等多种生境(Zhang et al.,2009;吴卉晶等,2010);严重危害甘蔗、橡胶、香蕉、咖啡和菠萝等多种农业经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严重丧失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张付斗等,2015)。
国内外受薇甘菊入侵危害的地区常年大量开展防控工作。由于该入侵植物兼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方式,且两种方式产生后代个体的能力都很惊人。对于有性生殖而言,通过极大的开花结实量将种子(上万粒/株)补充到土壤种子库中(Hu at al.2014)。对于无性繁殖而言,植株几何分枝量大并生长速度快,茎节处可随地生根长出大量克隆性新植株,而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耐受力(Li et al.,2013;Macanawai et al.,2015)。因此无论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薇甘菊能够迅速恢复生长难以实现较长时期的控制效果,尤其物理防治措施不当反而加重该入侵植物的扩展危害(Rajesh et al.,2012;郭琼霞等,2005)。
术语:
植物补偿:指植物在繁殖水平上的抗干扰能力,目前泛指植物受到伤害后产生的一种积极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弥补损伤。
超补偿:指受害植株的生长优于未受害植株(通常表现为受害植株反而增加其生物量或繁殖能力)[8]。
等额补偿:指受害植株的生长等同于未受害植株(通常表现为受害植株的生物量或繁殖能力不受到影响)。
不足补偿:指受害植株的生长明显差于未受害植株(通常表现为生物量或繁殖能力严重下降)。
补偿指数CI:刈割与对照处理之间之间的生物量或其它生物学指标之间的比值,CI=(Wi+WT)/Wck,为Wi刈割下的生物量;WT为收获时刈割处理的生物量;Wck为空白对照收获时的生物量。
补偿层次:通常依据植株自我弥补损伤的能力,划分为超补偿、等额补偿和不足补偿三个层次,即若补偿指数CI>1,方差分析差异显著,为超补偿;CI≥1,差异不显著,为等量补偿;CI<1,差异显著,为不足补偿。
补偿反应差异:植物物种之间及其在不同的生长时期、环境条件、个体大小等均对机械损伤的时期、强度、次数等产生弥补损伤能力的差异,具体表现在补偿层次和补偿水平的不同。
物理防治:是利用机械或人工铲除和/或刈割杂草等方式对入侵植物造成机械损伤进行防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17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