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控纤维素浆粕粘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61788.9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0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石瑜;田超;刘艳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C5/00 | 分类号: | D21C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素浆粕 调控 资源综合利用 木质纤维素 纤维素分子 选择性氧化 反应原理 高碘酸盐 碱性环境 氧化条件 质量损失 烷氧基 醛基 引入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调控纤维素浆粕粘度的方法,属于木质纤维素资源综合利用领域。首先通过高碘酸盐对纤维素浆粕进行选择性氧化,在纤维素分子C2、C3位特异性引入醛基,然后将氧化后的纤维素浆粕置于碱性环境中,基于β‑烷氧基消除化反应原理实现调控纤维素浆粕粘度的目的。通过改变氧化条件来控制纤维素浆粕的氧化程度,可以实现高效调控纤维素浆粕粘度的目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经过调控之后纤维素浆粕的质量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木质纤维素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种调控纤维素浆粕粘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溶解浆是一种主要以木材为原料,纯度较高的纤维素浆粕,广泛应用于纺织、医药、日化、食品等领域,是生产黏胶纤维、醋酸纤维、羧甲基纤维素的主要原料。近年来,随着黏胶等溶解浆下游行业的迅速发展,全球溶解浆的产量和消费量也持续增加,这其中以我国溶解浆的产量和消费量增长速度最快。目前我国溶解浆产量达到近110万吨,超越南非和加拿大成为世界第二大溶解浆生产国。尽管如此,我国每年仍需从国外进口超过200万吨溶解浆以满足国内需求,而原有传统棉浆厂也纷纷转产纸改浆以达到部分替代溶解浆,弥补我国溶解浆产量不足的情况。
粘度是评价溶解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粘度过高会严重影响溶解浆的使用适性。为此,溶解浆在制备的过程中,通常会有专门的工序来控制浆料的粘度,以使漂终后浆料的粘度来到目标范围内。如传统次氯酸盐漂白工序,在漂白的过程中通过剧烈的氧化降解来降低浆料的粘度。新型无元素氯和全无氯漂白工序中,在漂白的过程中通过热的氧碱环境来降低浆料的聚合度。应该来讲,上述方法在控制浆料粘度方面均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已经经过工业应用实践检验的。但是随着工业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上述两种方法也显现出其各自的弊端,如次氯酸盐漂白对环境负荷较大,漂白会产生大量含氯废水,而含氯废水的处理难度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都相对较大。新型漂白工艺虽然较环保,但是其工艺较复杂,设备要求也更加严格,设备投资较大。纤维素酶处理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纤维素浆粕的粘度,而且具有环保、条件温和、生产过程兼容性好的特点。为此,专利CA 104594114A公开了一种强化纤维素酶处理调控溶解浆粘度的方法,就是利用纤维素酶可以特异性的降解纤维素,实现降低浆粕粘度的目的。但是纤维素酶分子作为一种蛋白质,其作用效果容易受环境和空间的影响,如温度、酶活抑制因子以及水解底物的状态等,除此之外,纤维素酶处理会造成浆料质量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调控纤维素浆粕粘度的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选择性氧化,在纤维素分子C2、C3位特异性引入醛基,然后将氧化后的纤维素置于碱性环境,利用β-烷氧基消除化反应实现调控纤维素浆粕粘度的目的。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一种调控纤维素浆粕粘度的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碱化:将一定质量纤维素浆粕与碱充分混合,使其转化为碱纤维素浆粕,其中,浆料浓度5-30%,碱用量为纤维素浆粕质量的5-30%,碱化温度30-50℃,碱化时间0.5-3h;
选择性氧化:将碱纤维素浆粕加水配制成浓度为2-20wt.%,然后将高碘酸盐和氯化钙加入到浆料中,混合均匀后在避光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其中,高碘酸盐用量为纤维素浆粕质量的0.5-100%,温度控制在35-70℃,pH值2.5-6,反应时间0.5-48h;
优选的是,高碘酸盐用量为纤维素浆粕质量的1-50%,温度控制在40-60℃,pH值3-4,反应时间,1-3h;
二次碱化:将高碘酸盐氧化后的碱纤维素浆粕加水配制成浓度为0.5-20wt.%,然后用NaOH溶液调节浆料悬浮液pH值至8-12之间,反应温度控制在20-100℃,反应时间1-24h;
补充氧化:将二次碱化后的纤维素浆粕加水配制成浓度为5-25wt.%,然后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氯,其中,有效氯的加入量为纤维素浆粕质量的0.05-0.5%,温度60-100℃,反应时间0.5-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17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纸浆原料处理装置
- 下一篇:植物类原料生物环保制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