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红外技术检测农药残留和非法添加剂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63417.4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1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高金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中科志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59 | 分类号: | G01N21/359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30206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高***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红外 技术 检测 农药 残留 非法 添加剂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红外技术检测农药残留和非法添加剂的方法,选取一组已知浓度的农药残留和非法添加剂溶液样品作为校准集,测出其近红外光谱强度,建立该物质浓度与近红外光谱强度之间的称校准模型,本发明可以通过更换不同参数的单色仪来检测不同的物质,因此可以方便的根据蔬菜水果种类来选择要检测的物质,实现对多种检测物检测的目的,并且本发明基于的是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在测试过程中无任何有害物质产生,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本发明基于的是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对于检测过程而言,无需试纸试剂等消耗品,因此大大降低了检测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红外技术检测农药残留和非法添加剂的方法,属于农药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近红外光谱分析法是一种可用于多组份同时测定、无损、快速检测的分析方法。近红外光谱是指波长介于可见区和中红外区之间的电磁波,是人们在吸收光谱中发现的第一个非可见光区。近红外光谱区与有机分子中含氢基团(O-H、N-H、C-H)振动的合频和各级倍频的吸收区一致,通过扫描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可以得到样品中有机分子含氢基团的特征信息,近红外光谱化学信息比较丰富,当同一基团或不同基团所在的化学环境不同时,它们对近红外光吸收的波长与强度也有明显区别。而且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样品具有方便、快速、高效、准确和成本较低,不破坏样品,不消耗化学试剂,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因此该技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漫反射光是光源发出的光进入样品内部经过多次反射、折射,衍射及吸收后返回样品表面的光,因此漫反射光负载了样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反之,如果在经过大量的检测之后得到与特定化学物质相对应的特定漫反射光的光学参数,即可通过对该种漫反射光的检测来得知特定物质的浓度。
近年来随着农民生产积极性的空前高涨和粮食种植面积的逐渐扩大,农药的施用量也逐年增加,但是随着农药的长期施用,单位面积的施用量逐年增加,生产成本越来越大,同时也严重地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农药在人体内不断积累,短时间内虽不会引起人体出现明显急性中毒症状,但可产生慢性危害,如: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有机磷类农药作为神经毒物,还会引起神经功能紊乱、震颤、精神错乱、语言失常等表现。农药残留物的种类与数量与农药的化学性质、结构等特点有关。农药的残留性越大,在食品中的残留量越多,对人体的危害也越大。残留在食品中的农药不仅可以引起人的急性中毒,还具有慢性毒性,特别是致癌、致畸、致突变及对后代的影响,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如何实现方便可靠地对蔬菜水果中农药化肥的残留进行检测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红外技术检测农药残留和非法添加剂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红外技术检测农药残留和非法添加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一组已知浓度的农药残留和非法添加剂溶液样品作为校准集,测出其近红外光谱强度,建立该物质浓度与近红外光谱强度之间的称校准模型;
(2)再取另一组已知浓度的该物质作为预测集,将预测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代入校准模型,得到样品的预测值,用预测值和实际样品活性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和相对标准偏差来衡量所建校准模型的可靠程度,对校准模型不断进行优化,得到相关度最优的该种物质的强度—浓度关联模型,并将每种检测物质的关联模型存储在装置的数据处理系统中;
(3)根据所要检测的不同物质,选定相应的光信号处理系统以及强度—浓度关联模型,利用蔬菜水果洗涤液样品进行某项指标的检测;
(4)检测完一项指标后,如需检测另外一种物质,则更换单色仪的光学处理部分,改变滤出光线的波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科志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中科志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34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