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垫床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64473.X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4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钱炳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恒鼎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27/08 | 分类号: | A47C27/08;A47C27/10 |
代理公司: | 苏州谨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5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气垫床 水囊 水床 透气性 空气对流原理 人体皮肤表面 间隔设置 能量交换 气囊连接 气囊支撑 热湿交换 人体皮肤 设备领域 循环流动 用户体 垫床 囊壁 连通 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垫床,涉及水床设备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水床透气性差、不舒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气垫床包括复合而成的气囊和水囊,其中,气囊采用多个相互连通的子气囊连接而成,因此在各个子气囊内,气体的压力被分散在各子气囊的囊壁上,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更牢固可靠;此外,本发明的气囊和水囊相互间隔设置,利用气囊支撑人体,水囊只对人体和气垫床之间空气进行能量交换,利用空气对流原理,空气在人体皮肤下方进行循环流动,对人体皮肤表面进行热湿交换,因此,本发明的气垫床透气性更好,用户体感更舒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居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垫床。
背景技术
气垫是完全符合人体生理曲线的理想床垫或坐垫,无论如何变换睡姿或坐姿,都能够实现气垫与人体的紧密贴合,因此对身体和背部能够形成有力的支撑,最低限度的表层压力能够产生更大的舒适度,但气垫一般无法调节温度。
传统水床是一个内部充满水的大水囊,由于液体在水床内流动没有分隔,因此床垫支撑力较低,过于软塌,因此,有一些改进后的水床通过在水床内部设置一些分隔,提高床的硬度。为进一步降低水床的重量,便于调节水床的软硬度,更有人提出在水床中增设气囊,但床垫仍以水垫为主,人体皮肤直接大面积的接触水垫,感觉不透气,特别是出汗后水份在床垫表面无法散发,有粘腻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触感更舒适、透气的气垫床,能够满足人们睡眠和坐卧时的采暖或制冷的需要。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垫床,所述的气垫床具有多个向上凸起的支撑部,相邻两个支撑部之间的区域形成凹槽,各凹槽内分别设置有热交换部,所述的支撑部高于热交换部,使得所述的凹槽的槽内具有一可供环境空气热交换的对流空间,所述的支撑部和热交换部中的一个内部填充有气体,另一个内部填充有水,所述的气垫床还包括用于调节支撑部或热交换部中的填充物填充量的调节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气垫床还具有上垫面和下垫面,所述的支撑部和热交换部布置在所述的上垫面和下垫面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上垫面上还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的凹槽相通的透气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各所述的凹槽处分布有两排所述的透气孔,各排所述的透气孔到邻近的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为1~3mm。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透气孔的直径为1~2mm。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多个所述的支撑部之间相互连通,多个所述的热交换部之间相互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的支撑部之间的凹槽内设置有一个所述的热交换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支撑部内填充有气体,所述的热交换部内填充有水。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气垫床包括一位于所述的上垫面和下垫面之间的气垫本体,所述的气垫本体包括复合而成的气囊和水囊。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气囊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子气囊,所述的子气囊构成所述的支撑部,所述的水囊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水管,所述的水管构成所述的热交换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获得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凸起的支撑部与相对凹陷的热交换部相间设置,可以通过调节气量或水量,选择利用气或水支撑人体,支撑部之间的凹槽可以提供空气对流的空间,使热交换部与环境空气进行能量交换,从而使人体下方的空气进行循环流动,对人体皮肤表面进行热湿交换,体感更舒适透气。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去除上垫面的气垫床的主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恒鼎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恒鼎科技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44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