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方便使用的污水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65302.9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3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陈俞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俞英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B01D29/01;B01D29/58;B01D3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于晓霞;于洁 |
地址: | 31259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弧形过滤网 隔板 污水处理装置 处理空腔 横向开设 通孔 圆筒形过滤网 方便移动 过滤效果 净水效果 左右两侧 出油管 储油桶 空腔 凸面 下端 连通 过滤 污水处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便使用的污水处理装置,所述第一隔板的左侧为第一污水处理空腔,所述第二隔板的左右两侧分别为第二处理空腔和第三处理空腔,所述第一隔板的中部横向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隔板的顶部横向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圆筒形过滤网层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凸面向下的第一圆弧形过滤网层、第二圆弧形过滤网层和第三圆弧形过滤网层,所述出油管的下端与储油桶连通;该方便使用的污水处理装置,水经过第一圆弧形过滤网层、第二圆弧形过滤网层和第三圆弧形过滤网层层层过滤,过滤效果好,净水效果好,操作简单,方便清理,方便移动和定位,适合大规模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方便使用的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城市日渐增多和扩张,各地用水量不断增多。据联合国估计,1900年,全球用水量只有4000亿立方米/年,1980年为30000亿立方米/年,1985年为39000亿立方米/年。到2000年,水量需增加到60000亿立方米/年。其中以亚洲用水量最多,达32000亿立方米/年,其次为北美洲、欧洲、南美洲等。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将会有30亿人面临缺水,40个国家和地区淡水严重不足。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为人类直接利用,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现如今节约用水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生活中的污水有的直接排入下水道,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由于生活污水的处理装置,但传统的生活污水的处理装置,操作复杂,净水效果差,不便清理,难以移动,存在一定的隐患,因此需要设计一新的污水处理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使用的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操作复杂,净水效果差,不便清理,难以移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使用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矩形壳体,所述矩形壳体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纵向一体成型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左侧为第一污水处理空腔,所述第二隔板的左右两侧分别为第二处理空腔和第三处理空腔,所述第一隔板的中部横向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隔板的顶部横向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矩形壳体的右侧壁的顶部安装有出水管,所述第一污水处理空腔的内部设有圆筒形过滤网层,所述圆筒形过滤网层位于第一通孔的上方,所述圆筒形过滤网层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凸面向下的第一圆弧形过滤网层、第二圆弧形过滤网层和第三圆弧形过滤网层,所述矩形壳体的顶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安装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下端位于第一圆弧形过滤网层的内部,所述矩形壳体的左侧壁的顶部安装有出油管,所述矩形壳体的左侧壁一体成型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上方放置有储油桶,所述出油管的下端与储油桶连通,所述第一污水处理空腔、第二处理空腔和第三处理空腔的底部均安装有排渣管,所述排渣管上安装有控制阀,所述矩形壳体的下端面的四角均通过减震结构滚动安装有滚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圆弧形过滤网层、第二圆弧形过滤网层、第三圆弧形过滤网层和圆筒形过滤网层的网孔大小分别在30至40毫米、20至30毫米、10至20毫米和2至10毫米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污水处理空腔的顶部内壁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圆筒形过滤网层的顶部外壁一体成型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搭在环形凹槽的上端面。
优选的,所述圆筒形过滤网层、第一圆弧形过滤网层、第二圆弧形过滤网层和第三圆弧形过滤网层的底部内部一体成型有过滤网管,每个所述过滤网管的网孔大小分别与其下方的圆筒形过滤网层、第一圆弧形过滤网层、第二圆弧形过滤网层和第三圆弧形过滤网层的网孔大小相同。
优选的,所述环形板的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均焊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顶部均横向焊接有横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俞英,未经陈俞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53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