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电机组单叶片卡死故障收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65365.4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50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褚景春;张林中;王小虎;赵鹏;常慧英;韩新月;朱世龙;潘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7/00 | 分类号: | F03D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韬法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3 | 代理人: | 遆俊臣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电机组 卡死故障 偏航轴承 单叶片 变桨 预设 预先计算 恒定 非恒定 偏航系统 电机组 负相关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单叶片卡死故障收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判断风电机组是否发生单叶片卡死故障;步骤2、当判断所述风电机组发生单叶片卡死故障时,根据预设的恒定变桨速率预先计算偏航轴承载荷;步骤3、当所述预先计算的偏航轴承载荷小于预设的载荷阈值1时,采用预设的恒定变桨速率实现风电机组收桨动作;当所述预先计算的偏航轴承载荷达到预设的载荷阈值1时,采用非恒定变桨速率实现风电机组收桨动作,所述非恒定变桨速率与实时的偏航轴承载荷负相关。当风电机组发生单叶片卡死故障时,采用本发明的收桨方法实现收桨动作时,风电机组偏航轴承载荷较小,偏航系统成本较低,可操作性较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电机组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电机组单叶片卡死故障收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风力发电机组装机数量、单机容量及风轮直径的不断增大,对风力发电机组的适应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控制发展的精细化,通过控制策略可以更精细的控制风电机组,降低风机的运行载荷。风电机组触发故障停机容易产生极限载荷,因此风电机组设计的GL规范、IEC规范以及国标规范中都有大量的故障工况要求。
在风机实际运行中有一种单叶片桨角卡死故障,也是设计规范中要求的故障。单叶片桨角卡死故障指的是由于风轮的其中一个桨叶卡住,导致无法变桨,从而触发机组停机的一种故障工况。通常在此类故障下,机组控制器往往采用单一变桨速率的停机策略。然而,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大和叶片轮直径的增长,机组载荷也在不断增大,特别是在该工况下,若沿用现有的恒速率停机策略,则该工况下的极值载荷会非常明显,特别是偏航轴承处的载荷,导致偏航系统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创设一种风电机组单叶片卡死故障收桨方法,使应用该方法的风电机组偏航轴承载荷较小、偏航系统成本较低,从而实现降低度电成本的目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电机组单叶片卡死故障收桨方法,使风电机组在遇到单叶片卡死故障时,应用该方法收桨偏航轴承载荷较小、偏航系统成本较低,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当风电机组遇到单叶片卡死故障时,应用恒定变桨速率收桨偏航轴承载荷较大、偏航系统成本较高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风电机组单叶片卡死故障收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判断风电机组是否发生单叶片卡死故障;步骤2、当判断所述风电机组发生单叶片卡死故障时,根据预设的恒定变桨速率预先计算偏航轴承载荷;步骤3、当所述预先计算的偏航轴承载荷小于预设的载荷阈值1时,采用预设的恒定变桨速率实现风电机组收桨动作;当所述预先计算的偏航轴承载荷达到预设的载荷阈值1时,采用非恒定变桨速率实现风电机组收桨动作,所述非恒定变桨速率与实时的偏航轴承载荷负相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2具体为当判断所述风电机组发生单叶片卡死故障时,根据实时的风速、机舱的振动加速度、振动幅值及振动相位、桨距角、叶轮转速和预设的恒定变桨速率预先计算偏航轴承载荷。
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3中采用非恒定变桨速率实现风电机组收桨动作包括两个以上的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一个变桨速率,直至叶片完成收桨动作。
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3中采用非恒定变桨速率实现风电机组收桨动作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别采用变桨速率1和变桨速率2收桨,直至叶片完成收桨动作。
进一步改进,所述预设的恒定变桨速率为4.5度/秒,所述变桨速率1为3度/秒,所述变桨速率2为5.5度/秒。
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3中采用非恒定变桨速率实现风电机组收桨动作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及第三阶段分别采用变桨速率1’、变桨速率2’及变桨速率3’收桨,直至叶片完成收桨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53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