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寒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66874.9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8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施普科技发展温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6 | 分类号: | C08L23/16;C08L75/04;C08L71/03;C08L91/06;C08L83/04;C08K13/02;C08K5/098;C08K3/38;C08K3/04;C08K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阳光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1 | 代理人: | 赵飞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东***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寒 橡胶 制备 脆化 三元乙丙橡胶 聚氨酯橡胶 纳米氧化铝 石蜡 低温使用 隔热材料 氯醇橡胶 耐寒能力 橡胶材料 橡胶基层 橡胶结构 橡胶面层 性能问题 乙炔炭黑 硬脂酸镁 原料选择 原料组成 制作工艺 羟基硅油 传统的 硫化剂 耐高压 氧化硼 增塑剂 生产成本 质地 污染 | ||
1.一种耐寒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寒橡胶包括橡胶基层和橡胶面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氯醇橡胶40份~60份,三元乙丙橡胶80份~100份,聚氨酯橡胶60份~80份,隔热材料10份~20份,石蜡4份~12份,硬脂酸镁1份~5份,氧化硼2份~5份,羟基硅油3份~8份,乙炔炭黑1份~4份,硫化剂1份~6份,纳米氧化铝2份~8份,增塑剂5份~14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寒橡胶,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氯醇橡胶45份~50份,三元乙丙橡胶85份~90份,聚氨酯橡胶65份~70份,隔热材料15份~18份,石蜡6份~9份,硬脂酸镁2份~3份,氧化硼2份~4份,羟基硅油4份~6份,乙炔炭黑2份~3份,硫化剂2份~5份,纳米氧化铝3份~6份,增塑剂6份~1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寒橡胶,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氯醇橡胶46份,三元乙丙橡胶88份,聚氨酯橡胶66份,隔热材料16份,石蜡7份,硬脂酸镁2.6份,氧化硼3份,羟基硅油5份,乙炔炭黑2.4份,硫化剂3份,纳米氧化铝5份,增塑剂8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寒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材料包括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膨胀珍珠岩、硅酸钙、硅藻土、玻璃棉中的一种或者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寒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氧化锌的粒径为70nm~100nm。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耐寒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0,将所述重量份的氯醇橡胶,三元乙丙橡胶,聚氨酯橡胶在混炼机中混炼均匀,加入所述重量份的石蜡,硬脂酸镁,氧化硼,羟基硅油,乙炔炭黑,硫化剂,纳米氧化铝和增塑剂继续混炼得到初级橡胶混合物;
S20,S10得到的初级橡胶混合物分为A、B两个组分,组分B中加入所述重量份的隔热材料,在混炼机中以800r/min~1500r/min的转速再次混炼1h~2h;
S30,S20得到的组分A作为橡胶基层,组分B作为橡胶面层,同时热压成型,成型后于硫化设备中,在压力为20.0MPa~20.8MPa,温度为155℃~165℃的条件下,硫化8min~12min,修边得到所述耐寒橡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0具体操作为:
S11,将所述重量份的氯醇橡胶,三元乙丙橡胶,聚氨酯橡胶分别粉碎过20目~50目筛,之后混合均匀;
S12,混炼机预热至60℃~80℃,加入S11得到的氯醇橡胶,三元乙丙橡胶,聚氨酯橡胶的混合物,混炼机以1000~1800r/min的转速混炼30min~60min,同时升温至135℃~145℃;
S13,混炼后恒温10min~30min,之后加入所述重量份的石蜡,硬脂酸镁,氧化硼,羟基硅油,乙炔炭黑,硫化剂,纳米氧化铝,增塑剂继续混炼2h~3h得初级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2中,所述升温速率为5℃/min~10℃/min。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0中,所述组分A和组分B的重量比为5:1。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0中,所述热压操作的工艺参数为:温度为120℃~135℃,压力为3MPa~5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施普科技发展温州有限公司,未经德施普科技发展温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687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