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系统及其快速建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67721.6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46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徐彤;柴森春;田雪沁;侯杨;宋崇明;罗家松;郭玉杰;王新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华建网源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3/08;G06F1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孙楠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燃气 蒸汽 联合 循环 系统 及其 快速 建模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系统及其快速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搭建系统模型框架,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服务器端设置数据库和MATLAB模块;2)在MATLAB模块中存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算法模型并加密处理;3)确定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的不同机组参数,通过客户端输入后,发送到服务器端;4)MATLAB模块调用算法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并将计算结果返回到数据库;5)数据库将MATLAB模块返回的计算结果发送到客户端,由客户端进行结果展示;6)根据得到的计算结果得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的技术和经济指标,为电网电源规划设计、燃气热电厂运行优化提供支撑。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快速建模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源热力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系统及其快速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常用的快速建模方法包括应用MATLAB工具类、C(C++)等语言、Excel文档、CAD建模技术或自己编写工具类软件等以完成对象的建模仿真。针对能源热力的燃气-蒸汽联合发电系统,目前可应用模拟分析软件CHP Analyse Tool(CAT)、国外联供系统模拟分析软件Ready Reckoner、Dgen Pro、DisGenie等,图形用户界面开发可应用VB、MFC、VC++、及C++等搭建人机交互平台。MATLAB系列产品如Simulink仿真工具具有较强的建模能力,具有快速原型化设计的快速性和可靠性,可大批量处理数据并进行快速设计验证迭代,可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的建模计算中发挥核心作用,但不可实现高效、友好的人机交互功能。而应用C++等语言编写的工具类软件无法实现复杂的控制运算功能,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仿真的实际应用中具有局限性。
目前已有的将MATLAB工具类与界面结合实现建模仿真的方法包括MATLAB与VB界面通过Active X自动化协议交互、MFC应用MATLAB的应用程序接口API混合编程、VC++编写的可视化界面调用MATLAB生成的动态链接库(dll)文件、Simulink通过RTW自动生成代码到C++工程以实现测试系统建模等。将MATLAB系列产品与界面结合可兼顾快速原型设计的快速迭代性与可继承性,实现复杂控制运算的同时将结果可视化并实现人机交互。将MATLAB代码及Simulink模型转换为动态链接库(dll)文件或ActiveX控件,动态链接库在C++语言中可以直接调用,并且在MATLAB中也可以通过MATLAB Compiler和Embedded Coder将.m文件或Simulink模型转为动态链接库文件,但在生成动态链接库的过程中Embedded Coder会因存在其不支持的模块和结构而报错,如Code Generation不支持的InterpretedMATLABFunction模块以及代数环结构。
如图1所示,由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的Simulink模型中存在无法求解的复杂代数环,为Code Generation所不支持的结构,因此针对此系统无法应用MATLAB文件的转化与调用方法进行混合编程。MATLAB可应用TCP等通讯协议与前台界面进行数据通信,但该方法在建立连接时存在延时现象,且本地通讯方法要求每个用户端都安装且设置MATLAB环境,而MATLAB软件具有价格高昂、安装过程繁琐等特点,另外该方法不可实现客户端数据信息的高效存储,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局限性。
另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的燃气轮机、压气机等模型部分有技术信息保密的要求,因此直接通讯等开源仿真建模方法无法保证系统的信息安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系统及其快速建模方法。通过建立数据库作为后台MATLAB算法模型及前台用户交互界面的媒介,实现了交互界面需友好且规范,同时兼顾了快速原型设计的快速迭代性,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开放性、共享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华建网源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华建网源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77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晶硅棒
- 下一篇:多晶硅制造用反应炉及多晶硅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