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智能手持终端对锁装置进行远程管理的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69117.7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1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孟庆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庆国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特征识别 智能手持终端 身份证识别 人脸识别 锁装置 开锁 身份证 解密 信息采集设备 远程服务器 安全隐患 对锁装置 个人信息 验证过程 远程管理 开启锁 可管理 环环相扣 保证 可控 授权 安全 | ||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身份证识别、人脸识别和生物特征识别的开锁方法和系统,开锁人通过身份证解密、身份证识别和人脸识别,以及生物特征识别后才能开启锁装置,由于身份证解密、身份证识别、人脸识别和生物特征识别都由远程服务器来完成,智能手持终端或锁装置仅作为信息采集设备,简化了智能手持终端或锁装置的结构,保障了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并且本发明通过这些环环相扣的严密验证过程,保证了一定是被授权开锁人员本人持自己的身份证开启了对应的锁装置,从而保证了这些设备和场所随时都处于安全、可控、可管理的状态,保证任何时候都能够责任落实到人,杜绝了安全隐患和责任不清的弊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身份识别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利用智能手持终端对锁装置进行远程管理的方法和系统,可广泛应用于铁塔公司、电力、铁路、广电、移动、电信、联通等行业,也可用于出租房、公租房、时租房、酒店等行业门锁的远程控制管理。
背景技术
在铁塔公司、移动、电信、联通、电力、铁路、广电等行业,有各种机房和机柜,由于工作需要,这些机房和机柜往往由各种各样的公司进行使用、维护和管理,人员成分复杂、流动性很大给这些机房、机柜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难题。普通的机械锁存在钥匙易丢失、易复制的问题,出现了责任事故难以定位到人,而且管理人员也不能实时监控,更无法做到事前授权和事后追溯。
另外,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大量的出租屋、公租房、时租房满足了人民居住生活的需要,但是这些出租屋存在着巨大的管理漏洞,对治安形势和恐怖活动留下了隐患。同时,这些人员的频繁流动,也给房东和业主本身造成很多的困难,钥匙会丢失或者被私自匹配,每次人员的更替都需要更换锁装置,房东和业主也无法监管实际住客的信息,出现问题无法追踪和追责。IC卡门锁、指纹锁、蓝牙门锁等新式电子门锁,同样仍然无法精确定位到开锁者本人,出现问题仍然难以追溯。
截止本发明的技术提出之前,对于机房、机柜和出租房的控制和管理没有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本发明能够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这个技术难题和管理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智能手持终端,通过互联网身份证解密技术和互联网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对锁装置进行远程控制和管理的方法和系统,以解决现有同类锁装置安全性差、无法精准定位责任人的问题。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利用智能手持终端对锁装置进行远程管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01,预先存储步骤,将被许可开锁人员的身份证信息保存到远程控制系统中的系统管理服务器;所述身份证信息包括名字和身份证号码;
S102,开锁人启动智能手持终端中安装的门锁控制软件,开始开锁操作;
S103,智能手持终端识别锁装置附带的唯一的设备识别码,并将所述设备识别码发送到所述系统管理服务器,系统管理服务器确认锁装置设备识别码正确后,发送身份证读取指令给智能手持终端或锁装置;
S104,智能手持终端或锁装置接收到所述系统管理服务器发送的身份证读取指令后,启动NFC模块,读取开锁人身份证中存储的加密数据,并发送至远程控制系统中的身份证解密服务器;
S105,身份证解密服务器对智能手持终端发送来的身份证加密数据进行解密;
S106,如果身份证解密服务器解密成功则进行步骤S107,如果不成功进行步骤S108;
S107,身份证解密服务器发送解密还原后的开锁人身份证信息给系统管理服务器,系统管理服务器比对开锁人身份证信息和预存的被许可开锁人员的身份证信息数据库;
S108,系统管理服务器保持锁装置关闭并告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庆国,未经孟庆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91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