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便捷清除白蛋白溶液内毒素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0456.7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4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叶华虎;法云智;袁菊芳;周小军;王进;杨威;班兴;李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K14/765 | 分类号: | C07K14/765;C07K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创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吕学文;武媛 |
地址: | 1000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毒素 白蛋白溶液 阴离子交换色谱法 白蛋白 工业化生产工艺 蛋白回收率 内毒素清除 添加物 残留量 大样品 回收率 放大 残留 回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便捷清除白蛋白溶液内毒素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采用Triton‑X114处理含内毒素的白蛋白溶液;通过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回收白蛋白。含有内毒素的白蛋白溶液先后经Triton‑X114和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处理,与单独采用Triton‑X114处理相比,显著提高内毒素清除效率,有效提高白蛋白回收率,同时降低添加物Triton‑X114的残留量,本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大样品量处理及可放大为工业化生产工艺。采用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内毒素的清除效率>99.99%,蛋白回收率>88%,Triton‑X114的残留率<0.0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便捷清除白蛋白溶液内毒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血液制品无论是在人医或兽医临床,都属于紧俏的治疗性生物制品,有“保命药”之美称。最初的血液制品主要包括全血和成分血,即对血液进行简单处理而成,但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和扩散是其致命潜在危险。其后,随着分离纯化等技术的进步,从复杂的血液或血清(血浆)中分离纯化各种有效成分成为当前血液制品的主要方式。如通过对人血液的分离纯化,目前已获得了包括人血白蛋白、球蛋白、凝血酶源、凝血因子等20多种治疗产品。同时,由于在血液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了病原灭活和清除等工艺,产品的安全性明显提高。此外,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血液制品(如重组人血白蛋白、重组各种凝血因子等)也受到生物制药产业的高度重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利用酵母菌表达人血白蛋白。相对于人血的精细化分离纯化和利用,动物血液制品以蛋白丰度最高且价值较大的白蛋白和球蛋白为主。
但是,白蛋白等血液制品在临床上主要以静脉输注方式给药。如果其中存在较高浓度的内毒素,将引起机体发热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能出现虚汗、恶心、呕吐等表现。因此,我国药典规定,人静脉注射剂的内毒素含量应低于0.5EU/mL,否则产品质量不合格。
血液及其制品营养丰富,非常适宜于细菌生长。如供血者本身携带有细菌(特别是革蓝氏阴性菌),或者在血液收集、保存和运输以及分离纯化等过程污染了外源性细菌,都可能导致细菌在其中大量增殖,而细菌细胞壁上的脂多糖和脂蛋白(内毒素主要成分和来源)将混入制品,使得制品中的内毒素含量增加,输注后将导致机体出现不良反应。内毒素清除方法及工艺研究因而受到重视。
对于白蛋白、球蛋白等血液制品中的内毒素,人们探索了多种清除方法,如用Triton-X114在低温处理然后再在较高温度(30~37℃)下进行两相分离(Triton-X114在较高温度下将从水相中分离出来),但Triton-X114残留量较高,且内毒素清除效率通常在95%左右;增加抽提次数,虽然能提高内毒素清除效率(达到99%),但蛋白回收率将会明显降低。也有研究认为,铜离子(cu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便捷清除白蛋白溶液内毒素的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便捷清除白蛋白溶液内毒素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采用Triton-X114处理含内毒素的原始白蛋白溶液;通过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回收白蛋白。
进一步地,在含内毒素的原始白蛋白溶液中加入体积百分比为0.2~0.6%的Triton-X114,并在4~8℃的温度下搅拌12~16h。
进一步地,在含内毒素的原始白蛋白溶液中加入体积百分比为0.3%的Triton-X114。
进一步地,在4℃的温度下搅拌16h。
进一步地,通过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回收白蛋白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04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