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够提高锻件质量的热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70732.X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84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孔维方;张文敏;田辉;李国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研制阀门厂 |
主分类号: | C21D9/00 | 分类号: | C21D9/00;C21D11/00;C23C2/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锻件 加热炉 热处理工艺 预热 加热 打磨处理 打磨装置 二次加热 分级加热 瞬间接触 温度降低 常温水 置入 打磨 备用 能耗 取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提高锻件质量的热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将锻件预先置于加热炉内,并在300‑400摄氏度的条件下进行预热10‑16min,完成快速取出,放置在200‑300摄氏度的环境中备用,将预热后的锻件再次置于600‑800摄氏度的加热炉内,且需放置20‑30min,加热炉内的温度以30‑40摄氏度/min的升温速率进行提高,完成加热后,并迅速将加热后的锻件置入常温水内,待温度降低至100‑200摄氏度,然后利用打磨装置对其表面进行打磨处理,然后再次将初步打磨后的锻件置于1000‑1200摄氏度的加热炉内,经二次加热。本发明对锻件进行分级加热,大大减少了能耗,而且避免锻件瞬间接触高温从而造成其内部发生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提高锻件质量的热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锻件需要每片都是一致的,没有任何多孔性、内含物或其他的瑕疵。这种方法生产的元件,强度与重量比有一个高的比率。这些元件通常被用在飞机结构中。
锻件的优点有可伸展的长度、可收缩的横截面;可收缩的长度、可伸展的横截面;可改变的长度、可改变的横截面。锻件的种类有:自由锻造/手锻、热模锻/精密锻造、顶锻、滚锻和模锻。随着锻件使用的普遍,对锻件的处理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现有技术中对锻件进行热处理时,一般都是直接将其置于高温下,短时间内的高温经常会导致锻件内部发生损坏,从而导致次品率较高。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能够提高锻件质量的热处理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能够提高锻件质量的热处理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能够提高锻件质量的热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选择需要热处理的锻件,并将锻件表面进行多次清洗,烘干后,备用;
S2:将锻件预先置于加热炉内,并在300-400摄氏度的条件下进行预热10-16min,完成快速取出,放置在200-300摄氏度的环境中备用;
S3:将S2中预热后的锻件再次置于600-800摄氏度的加热炉内,且需放置20-30min,加热炉内的温度以30-40摄氏度/min的升温速率进行提高,完成加热后,取出;
S4:并迅速将加热后的锻件置入常温水内,待温度降低至100-200摄氏度,然后利用打磨装置对其表面进行打磨处理,在打磨过程中,需保持对锻件各部分均匀打磨;
S5:然后再次将初步打磨后的锻件置于1000-1200摄氏度的加热炉内,经二次加热,且需放置5-8min,加热炉内的温度以50-70摄氏度/min的升温速率进行提高,完成加热后,且在加热过程中,需保持锻件实时在旋转,从而能够使得其表面受热均匀;
S6:在二次加热完成后,将锻件置于金属液内,从而使其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然后将锻件放置在常温环境中,待金属液成型后,再次将锻件置于水池,进行二次冷却,当锻件温度降低至200-300摄氏度时,再次利用打磨机构对其进行打磨处理,并自然将其冷却,待锻件恢复至常温后,然后进行抛光机内表面抛光,完成后,即得到热处理后的锻件。
优选的,在S6中的金属液为铬金属液、锌金属液、镍金属液、铝金属液、钛金属液的混合液,且铬金属液、锌金属液、镍金属液、铝金属液、钛金属液的重量比为1:1:0.2:0.5:0.1。
优选的,在S6中的锻件恢复至常温后,利用超声波探伤仪检测锻件的内部组织结构,若是发现其内部存在裂痕,则迅速做出处理,以保证锻件的质量。
优选的,在锻件两次冷却降温所采用的均为离子水。
优选的,所述的离子水为水分、锌元素、钛元素、镁元素以及镍元素的混合液,且水分、锌元素、钛元素、镁元素以及镍元素的摩尔质量比为1:0.01:0.01:0.01:0.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研制阀门厂,未经温州市研制阀门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07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稀土废料回收用高效氧化焙烧装置
- 下一篇:印刷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