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缝的电源和负载转换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0752.7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4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根苗;吕士如;李斌;王文廷;王俊;朱文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04;G01R31/00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7252 | 代理人: | 种艳丽 |
地址: | 23301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缝 电源 负载 转换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源和负载转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缝的电源和负载转换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进行系统和仪器的研发和生产测试过程中,不仅需要为被测件提供功率输入,还要吸收被测件释放出来的能量,为达到这一目的,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单独的电源为被测件供电,再用负载吸收被测件释放出来的能量。这种方法的缺陷是无法实现电源和负载功能的连续转换。为了吸收被测件的能量,需要在系统中使用大功率的开关,继电器等元器件,让系统变得非常复杂,而且系统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都达不到要求。
对于单独的直流电源来说,可以连续地输出功率,而电子负载可以连续地吸收功率,并且都有出色的直流精度、稳定性和快速的动态响应。因为被测件具有有源和动态的特点,根据其状态和工作条件,将直流电源和负载组合起来,在输出功率和吸收功率之间转换。
如图1所示,一种典型的电池仿真器系统(BSS),就是将直流电源和电子负载组合起来,进行供电和吸收。
V电子负载>(V直流电源-V二极管)。
直流电源处于输出状态,被测件吸收功率:V被测件=(V直流电源-V二极管)。
被测件处于输出状态,电子负载吸收电流:V被测件=V负载。
电池仿真器系统是典型的电压系统;直流电源和电子负载都工作在恒压(CV)模式下。电子负载的电压设置要略大于直流电源,在它们之间存在一个电压差,会造成一个死区电压,使电池仿真系统无法工作在这个区域中。当被测件吸收电流时,电压依靠电源电压来维持。当被测件输出电流时,其电压上升,直流电源的输出就会截止,同时,电子负载会进入CV的工模式,并将电压钳制在略高的电平上。通常情况下,需要在直流电源输出端添加一个阻塞二极管,以防止被测件启动输出功率时,反向电流倒灌进入电源。但是,这种测试方案存在着以下一些无法避免的缺陷:
1、直流电源无法使用远端感应,因为如果远端感应线在二极管端,阻塞二极管将会导致直流电源不稳定;
2、功率输出和吸收之间的电压死区存在高阻抗。需要向直流电源和电子负载分别发送电压编程指令,使它们在BSS电压发生变化时相互进行跟踪;
3、为了在测试中协调直流电源和电子负载的工作状态,通常需要更为复杂配置;
4、电子负载不得不在截止和CV工作模式之间跳变,会在电流和温度发生变化时,阻塞二极管的压降会发生变化,导致直流电源和电子负载电压之间,需要增加几百毫伏的死区电压。
3和4两项因素,限制了双象限工作的灵活性和精度,并且影响了系统的静态工作性能。为了补偿静态工作下的死区电压,需要对BSS电压编程控制,使其能根据要求上、下调整,使电压值更接近需要的电压。然而,由于死区电压的存在固有的动态瞬变,进而会与电子负载CV模式瞬变交织在一起。
采用工作区间完全重叠的方法,来避免前面所述的由于非重叠工作区间所造成的死区电压等问题。
图2为配置成工作区间完全重叠的直流电源和电子负载。
I负载>(I最大吸收),固定电平。
V被测件=V直流电源。
被测件吸收功率:I直流电源=(I负载+I供给)。
被测件供给功率:I直流电源=(I吸收/负值+I供给)。
电子负载在CC模式而非CV模式下工作。电子负载的电流设置为固定值,大于被测件能提供的电流最大值。电子负载就会始终保持在CC模式下,吸收固定水平的电流和功率,不必应对模式的交叉问题。直流电源始终保持在CV模式下,并且始终供给电流。因此不再需要二极管。此BSS配置在整个供给和吸收范围内始终处于CV模式,没有电子负载模式交叉和静区电压瞬态,也就不会影响到包含非重叠工作的BSS配置。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以下缺点:
1、直流电源需要非常大,以便能够同时供应被测件所需要的最大电流和功率,以及电子负载连续吸收的完整电流。
2、电子负载经常消耗全部功率,对于大系统来说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3、测量需要读取直流电源和电子负载的电流并求差值,往往是用两个大值相减得到一个小值。此时测量精度会受到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07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充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燃料电池电源及电池电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