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M2.5智能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1909.8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2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谢高生;李凌;赵国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赵勍毅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处理模块 传感模块 激光粉尘 智能检测装置 光电探测器 比例系数 显示模块 电连接 光散射 风道 电信号计算 光电转换 激光散射 检测装置 输出 激光器 便携的 散射 检测 量程 光源 照射 | ||
本发明涉及PM2.5检测,提供一种PM2.5智能检测装置,包括:激光粉尘传感模块,用于接收PM2.5颗粒物散射的光信号且将该光信号进行光电转换以输出电信号;智能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激光粉尘传感模块输出的电信号,通过该电信号计算出光散射比例系数,且由光散射比例系数计算出PM2.5浓度;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智能处理模块计算出的PM2.5浓度;激光粉尘传感模块包括风道、激光器以及光电探测器,于风道内设置有照射PM2.5颗粒的光源,光电探测器与智能处理模块电连接,智能处理模块与显示模块电连接。本发明中,通过这种激光散射来检测空气中PM2.5颗粒浓度,不但量程大、精度高、抗干扰性强、速度快,而且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比较小,可以实现便携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M2.5检测,尤其涉及一种PM2.5智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等重污染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而相关的排污处理不达标,造成了大气中颗粒物浓度的增加。PM2.5是大气中细微颗粒物,颗粒的直径较小,低于2.5uM。由于这种颗粒物活性较强、存在面积大、而且极易附带其他种类的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当前对于PM2.5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震荡天平法、电化学检测法、射线法等,微量振荡天平法是在质量传感器内使用一个振荡空心锥形管,其在振荡端安装可更换的滤膜,振荡频率取决于锥形管特征和其质量。射线法则是利用射线衰减的原理,环境空气由采样泵吸入采样管,经过滤膜排出,颗粒物沉淀在滤膜上,当射线通过沉积着颗粒物的滤膜时,射线的能量衰减,通过对衰减量的测定便可计算出颗粒物的浓度。这些方法使用的检测仪器体积较大,为了提高精度往往需要占用一个专用操作间,对于工厂或家庭来说都过于复杂,而且常用检测方法一般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操作,难以实现智能自动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M2.5智能检测装置,旨在用于解决现有的PM2.5检测技术灵敏度较低且体积比较较大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PM2.5智能检测装置,包括:
激光粉尘传感模块,用于接收PM2.5颗粒物散射的光信号且将该光信号进行光电转换以输出电信号;
智能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激光粉尘传感模块输出的电信号,通过该电信号计算出光散射比例系数,且由光散射比例系数计算出PM2.5浓度;
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智能处理模块计算出的PM2.5浓度;
所述激光粉尘传感模块包括收集采样空气的风道、照射所述风道的激光器以及接收激光散射光的光电探测器,于所述风道内设置有照射PM2.5颗粒的光源,所述光电探测器与所述智能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智能处理模块与所述显示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无线收发模块,所述无线收发模块通过SPI接口与所述智能处理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处理模块与所述光电探测器之间电连接有模拟信号放大电路以及A/D电路。
进一步地,还包括输入模块,所述输入模块通过I/O接口连接所述智能处理模块。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加速空气进入所述风道内的加热器。
进一步地,检测时,先对智能处理模块进行初始化,激光粉尘传感模块采集散射的光信号,且对光信号进行处理后传输至智能处理模块,计算获得PM2.5颗粒的浓度且储存,且通过显示模块进行浓度显示。
进一步地,所述光电探测器包括光电二极管,所述光电二极管安设于激光散射角上。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19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室内PM2.5质量浓度与计数浓度转换的算法
- 下一篇:气体微粒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