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化双重染色流水线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1938.4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4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邵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沪联印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B3/02 | 分类号: | D06B3/02;D06B23/20;D06B23/04;D06B23/02 |
代理公司: | 苏州诚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2313 | 代理人: | 郑丽玲 |
地址: | 2155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双重 染色 流水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染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化双重染色流水线。
背景技术
染色即染上颜色,也称上色,是指用化学的或其他的方法影响物质本身而使其着色,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通过染色可以使物体呈现出人们所需要的各种颜色,用五颜六色来装点生活,染色之法自古有之,并不断发展。
然而,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染色纤维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不在单纯的追求要求颜色的鲜艳,更加注重纤维染色后的色牢度,而目前对于纤维的染色仅仅采用浸泡法进行,这不仅导致了生产时间较长,而且染色后色牢度较低,容易掉色。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化双重染色流水线,能够先对纤维本体进行上色,再对染色后的纤维本体进行固色,利用双重染色的方式,大幅提高了染色后的色牢度,不易掉色。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化双重染色流水线,包括:染色池、固色机构以及运输机构,所述运输机构中输送有纤维本体;
所述染色池内填充染色液,所述纤维本体通过所述运输机构浸泡于所述染色液内,实现纤对维本体的上色;
所述固色机构包括:左气缸、右气缸、左滚轮以及右滚轮,所述左气缸的气缸杆与所述左滚轮通过左横杆固定相连,所述右气缸的气缸杆与所述右滚轮通过右横杆固定相连,且所述左滚轮外表面包裹有左固色层,所述右滚轮外表面包裹有右固色层,所述纤维本体穿透于所述左固色层与所述右固色层之间的间隙内,实现纤维本体的固色。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左气缸和所述右气缸的上下伸缩速度一致。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当左气缸和右气缸的气缸杆处于最大伸长状态时,所述左滚轮和所述右滚轮应浸入所述染色池的染色液中。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左固色层和所述右固色层的材质均为吸水弹性材料。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运输机构由位于两侧的驱动轮以及位于中间的导向轮组成。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轮由驱动电机控制转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采用染色池对纤维本体进行浸泡上色,并且采用固色机构来对染色后的纤维本体进行固色,利用了先上色后固色的双重染色方式,大幅提高了纤维本体在染色后的色牢度,不易掉色;
2)通过采用气缸的上下伸缩来控制滚轮的上下移动,从而实现滚轮表面的固色层对纤维本体表面进行滚动挤压,提高固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0、染色池,21、驱动轮,22、导向轮,31、左气缸,32、右气缸,33、左滚轮,34、右滚轮,35、左横杆,36、右横杆,37、左固色层,38、右固色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自动化双重染色流水线,包括:染色池10、固色机构以及运输机构,所述运输机构中输送有纤维本体;
所述染色池10内填充染色液,所述纤维本体通过所述运输机构浸泡于所述染色液内,实现纤对维本体的上色;
所述固色机构包括:左气缸31、右气缸32、左滚轮33以及右滚轮34,所述左气缸31的气缸杆与所述左滚轮33通过左横杆35固定相连,所述右气缸32的气缸杆与所述右滚轮34通过右横杆36固定相连,且所述左滚轮33外表面包裹有左固色层37,所述右滚轮34外表面包裹有右固色层38,所述纤维本体穿透于所述左固色层37与所述右固色层38之间的间隙内,实现纤维本体的固色。
进一步说明,所述左气缸31和所述右气缸32的上下伸缩速度一致,能够保证左滚轮33和所述右滚轮34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从而使得左固色层37和右固色层38始终能够对纤维本体进行滚动挤压,进一步保证固色效果。
进一步说明,当左气缸31和右气缸32的气缸杆处于最大伸长状态时,所述左滚轮33和所述右滚轮34应浸入所述染色池10的染色液中,从而使得左固色层37和右固色层38在上、下移动一回合内,始终能够浸泡至染色液,从而保证左固色层37和右固色层38中的染色液始终充足,进一步保证固色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沪联印染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沪联印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19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资源节约型绞纱染色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纺织机的自动润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