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柔性屏的应用分屏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1990.X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6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陈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81 | 分类号: | G06F3/0481;G06F3/0484;G06F1/16;H04M1/72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凯达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56 | 代理人: | 刘大弯;沈荣彬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北环大道9018***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终端设备 折叠 应用程序 子界面 多层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屏幕 柔性屏 分屏 柔性显示屏 分屏模式 屏幕接收 实时侦测 应用场景 用户体验 可折叠 应用 终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柔性屏的应用分屏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用户当前使用的所述终端设备界面中的应用程序;判断所述应用程序是否存在多层子界面,所述多层子界面是指所述应用程序的应用场景个数至少为两个;当所述应用程序存在多层子界面时,实时侦测用户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的操作,并判断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是否接收到折叠操作;及当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接收到折叠操作时,获取所述折叠操作的折叠参数并根据所述折叠参数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划分子屏幕。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能够针对柔性显示屏的可折叠特性提出一种新的分屏模式,增加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分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柔性屏的应用分屏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终端设备设备由于均为硬性显示屏幕,对应用的操作一般都是通过特定的物理按键或者通过预设的手势进行实现,其中对于分屏类应用更是如此。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电子设备领域已经提出柔性屏设备的概念,也就是电子设备就是一个柔性屏幕,这种柔性屏幕会提升用户的手感,也更加轻并且薄。因此,基于其可折叠的特性赋予了终端设备一种的分屏模式,增加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柔性屏的应用分屏方法及对应的终端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针对柔性显示屏的可折叠特性提出一种新的分屏模式,增加用户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柔性屏的应用分屏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获取用户当前使用的所述终端设备界面中的应用程序;判断所述应用程序是否存在多层子界面,所述多层子界面是指所述应用程序的应用场景个数至少为两个;当所述应用程序存在多层子界面时,实时侦测用户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的操作,并判断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是否接收到折叠操作;及当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接收到折叠操作时,获取所述折叠操作的折叠参数并根据所述折叠参数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划分子屏幕。
优选地,该方法在所述根据所述折叠参数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划分子屏幕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根据预设策略将所述应用程序的子界面呈现在所述子屏幕中。
优选地,所述判断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是否接收到折叠操作的步骤,包括:判断用户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的折叠操作的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当所述用户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的折叠操作的时间大于预设时间时,判断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接收到了折叠操作;及当所述用户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的折叠操作的时间不大于预设时间时,再次实时侦测用户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的折叠操作。
优选地,所述判断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是否接收到折叠操作的步骤,还包括:判断用户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的折叠操作的折叠角度是否大于预设角度;当所述用户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的折叠操作的折叠角度大于预设角度时,判断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接收到了折叠操作;及当所述用户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的折叠操作的折叠角度不大于预设角度时,再次实时侦测用户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的折叠操作。
优选地,所述折叠操作的折叠参数至少包括所述屏幕的折叠痕迹、折叠操作包含的折叠次数以及折叠角度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根据预设策略将所述应用程序的子界面呈现在所述子屏幕中的步骤,包括:赋予所述应用程序的多层子界面不同的优先级,按照优先级将所述多层子界面呈现在所述子屏幕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19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