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深立井大牵引力摩擦提升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72577.5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91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朱真才;张宁;曹国华;周公博;彭维红;彭玉兴;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6D1/30 | 分类号: | B66D1/30;B66D1/54;B66D1/56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张婷婷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井 牵引力 摩擦 提升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深立井大牵引力摩擦提升系统及方法,通过在摩擦滚筒上开设多个大凹槽,里面可缠绕两圈钢丝绳,每根提升钢丝绳在每个摩擦滚筒上开设的大凹槽绕两次或多次,增大了提升系统的围包角。本发明采用简单的结构减小了保证提升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牵引力和尾绳直径,降低了钢丝绳的制造成本和加工难度。在现有的井塔式多绳摩擦提升系统的基础上开设多个大凹槽,里面可缠绕两圈钢丝绳,每根提升钢丝绳在每个摩擦滚筒上开设的大凹槽绕两次或多次,使得每根钢丝绳所形成围包角为180°×(2n‑1),其中n每个凹槽内钢丝绳的缠绕钢丝绳的个数。减小了提升系统中的应力波动,延长了钢丝绳的使用寿命,提升了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井提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深立井大牵引力摩擦提升系统及方法,尤其是一种一种增大围包角的大牵引力摩擦提升系统。
背景技术
多绳摩擦提升系统是矿井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现代矿山行业中应用十分广泛,现有的井塔式摩擦提升系统基本上是每根提升钢丝绳绕摩擦轮一次后连接至两提升容器,所形成围包角一般为180°左右,井塔式摩擦提升系统在应用于超深立井提升时,钢丝绳根数较少情况下的破断力无法满足已有的安全系数要求,且满足安全系数要求时所需的尾绳直径较大,而大直径钢丝绳不易制造加工,且直径增大后钢丝绳的质量增大,同时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牵引力较大,因此,不仅耗费钢丝绳数量多,成本高,而且直径大的钢丝绳会造成较大的应力波动现象,影响钢丝绳的使用寿命,不利于提升系统的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超深立井大牵引力摩擦提升系统及方法,是一种围包角大、安全性高的摩擦提升系统,是一种结构简单、操控容易的超深立井大牵引力摩擦提升系统及方法。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深立井大牵引力摩擦提升系统,包括摩擦滚筒、提升容器、提升钢丝绳和尾绳,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摩擦滚筒上设有m个衬垫组成的圆环大凹槽,里面可缠绕n圈钢丝绳,每根提升钢丝绳在每个摩擦滚筒上开设的大凹槽绕n次,增大了提升系统的围包角。在摩擦滚筒上设有m个衬垫组成的圆环大凹槽内增设加油装置,可以添加增摩油,可以达到增加摩擦系数、防腐、防锈以及减小钢丝绳轴向磨损。在衬垫的两侧加有钢丝绳防窜出挡板机构及检测机构,防止钢丝绳在运行过程中因跳动而滑出衬垫组成的圆环大凹槽内。
所述的提升系统可以是井塔式摩擦提升系统或者落地式摩擦提升系统。
所述的提升系统中每根提升钢丝绳绕过的摩擦绳槽圈数为n所形成的围包角则为180°×(2n-1)。
所述的大凹槽的结构可以是弧形,或者抛物线或者其它光滑曲面。
所述的m取值为2~10,n的取值为2~6。
所述的提升系统的加油装置为一中空装置,在钢丝绳压力的作用下,增摩油从衬垫中的油槽内溢出,从而达到为钢丝绳提供增摩油。
所述的提升系统的钢丝绳防窜出挡板机构及检测机构由挡板、行程限位开关组成。
所述的尾绳在满足防滑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密度较小的尾绳,减小应力波动。
所述的超深立井大牵引力摩擦提升方法为:
安装钢丝绳时,每根钢丝绳自一侧提升容器绕在摩擦滚筒相应的衬垫组成的圆环大凹槽内,从一端开始缠绕,每个凹槽内缠绕n圈钢丝绳,最后绕至另一端,与另一侧的提升容器相连接。
在左面提升容器提升,右面提升容器下放时,左面的提升钢丝绳向上提升,右面的提升钢丝绳向下降落,左面的钢丝绳不光有垂直方向的向上运动,还有水平方向的向左运动的趋势。由于所述的大凹槽的结构可以是弧形等光滑曲面,即为凹槽内左面高右面低,则有旋转外还有沿摩擦轮向右的轴向的滑动,即可以抵消钢丝绳在螺旋缠绕时产生的水平位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25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充电参数的测试系统、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