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单体牡蛎脱基成活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3026.0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3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李琼珍;张立;官俊良;张兴志;罗帮;彭金霞;韦嫔媛;何苹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54 | 分类号: | A01K61/54 |
代理公司: |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3 | 代理人: | 卢颖 |
地址: | 536015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海***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体牡蛎 脱基 采苗 贝壳 固着基 间歇式 塑料板 翘起 增厚 稚贝 成活率 有效减少 稚贝培育 稚贝脱落 存活率 牡蛎 幼虫 饵料 干法 投喂 眼点 阴干 培育 损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单体牡蛎脱基成活率的方法,包括采苗、稚贝培育、间歇式阴干和单体牡蛎脱基工序,以20‑30%牡蛎幼虫出现眼点、伸足状态作为采苗时期,利用塑料板作为固着基采苗,3‑5d完成采苗后,每天投喂饵料两次,培养15‑20d后采用间歇式阴干法继续培育15d,来回弯曲固着基,稚贝脱落,即可获得单体牡蛎苗。经本发明方法培育,塑料板上稚贝贝壳已经增厚,且贝壳边缘显著翘起,此时来回弯曲固着基,单体牡蛎更容易脱基;同时,由于贝壳增厚,边缘翘起,有效减少贝壳损伤,显著提高稚贝脱基存活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现代海洋农业中贝类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高单体牡蛎脱基成活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牡蛎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糖元、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素有“海中牛奶”的美誉。传统牡蛎养殖方式包括浮筏式养殖、栅架式养殖和延绳式养殖等。但这些养殖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采用较为笨重的固着基,如水泥饼、牡蛎壳等,从固着基制作到搬运都消耗大量人力物力。
近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新的牡蛎养殖方式,以寻求更高的产量及商品价值,例如单体牡蛎生产及养殖。单体牡蛎呈游离的无固着基状态,其生长不受空间限制,壳型规则、美观,便于养殖。一般来说,单体牡蛎可以通过先固着后脱基的方法获得,培育过程中,当附苗板上稚贝规格达到0.5-1cm时,来回弯曲固着基进行脱基。但是,室内培育的单体牡蛎,由于稚贝左壳(固着壳)较薄,且整个贝苗呈扁平状态,脱基时存在壳损伤大,死亡率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单体牡蛎苗不受损伤的提高单体牡蛎脱基成活率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单体牡蛎脱基成活率的方法,包括采苗、稚贝培育、间歇式阴干和单体牡蛎脱基工序,以20-30%牡蛎幼虫出现眼点、伸足状态作为采苗时期,利用塑料板作为固着基采苗,3-5d完成采苗后,每天投喂饵料两次,培养15-20d后采用间歇式阴干法继续培育15d,来回弯曲固着基,稚贝脱落,即可获得单体牡蛎苗;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采苗:以20-30%牡蛎幼虫出现眼点、伸足状态作为采苗时期,幼虫密度控制1-2个/mL,利用塑料板作为固着基采苗,经过3-5d完成采苗,大量稚贝固着在塑料板上;
(2)稚贝培育:每天投喂饵料两次,投喂量为培育池的20-30%,每天投喂饵料前换水50%,培养15-20d;
(3)间歇式阴干:稚贝培育15-20d后稚贝壳高生长至0.3-0.8cm,每天早上排干培养池池水,将稚贝阴干,持续8h后,重新加注新水,并大量投喂饵料;如此循环,以相同方式连续间歇阴干培育15天;
(4)单体牡蛎脱基:连续间歇阴干15天后,稚贝贝壳显著增厚,且贝壳边缘已经翘起,新长出的贝壳边缘已脱离塑料板,此时进行稚贝脱基,即来回弯曲固着基,稚贝脱落,即可获得单体牡蛎苗。
以上步骤(2)中所述的饵料为培养得到的金藻、角毛藻、扁藻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培育池盐度为20-22‰。
以上步骤(3)所述的投喂饵料的方法是将培养得到的角毛藻、扁藻混合投喂,投喂量为培育池的30%。
以上所述的塑料板为30cm×30cm或25cm×25cm的聚乙烯塑料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1、自然分布在潮间带的牡蛎,为抵御退潮时干露、太阳暴晒等环境变化,牡蛎壳会不断增厚;本发明中,间歇式阴干方式模拟了天然海区潮汐变化,让牡蛎稚贝定期经历干露过程,因此牡蛎壳也逐渐变厚;与传统育苗方式相比,阴干后获取的牡蛎苗种贝壳明显增厚,贝壳边缘翘起,脱基时有效减少贝壳损伤,显著提高脱基成活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30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长蛸幼体的生态培育方法
- 下一篇:一种厚壳贻贝人工育苗附着基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