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路路基防沉降设施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4226.8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5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颜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颜晓燕 |
主分类号: | E01C3/00 | 分类号: | E01C3/00;E01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525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 路基 沉降 设施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路路基防沉降设施,包括路基层,所述路基层的底部铺设有砂石层,该砂石层的底部设置有土工布,所述土工布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该支撑板的内部开设有集水腔,所述支撑板顶端的内部设置有进水孔,且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路基桩。本发明通过设置集水腔、进水孔、排水管、螺旋杆、排水腔和排水孔,达到了对路面的积水进行排出,同时,缓解了水流排出的冲击力,使得水流渗透于土壤中,进而避免了土壤的松动,增加了路基桩稳定性的优点,通过设置压实板和弹簧,达到了土壤出现松动时,对土壤进行压实,进一步保证了路基桩安装的牢固性和稳定性,进而保证路基和路面平整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建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公路路基防沉降设施。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在国内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纵横交织的公路网辐射全国,路基沉降是公路使用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危害行车安全的现象,公路由于长时间承受较高负荷作用,造成路基整体下沉,使路面高低不平,车辆在这样的路面上行驶时,存在较高安全问题,而现有的防沉降措施大多是在路基与路基桩之间铺设防水层,不能有效的防止水流对路基以下的土壤进行冲刷,进而不能有效防止路基的沉降,在对公路的承受负荷采用路基桩进行增加,在路基以下土壤出现松动时,路基桩就起不到较好的支撑作用,以此路基依然会发生沉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路基防沉降设施,具备良好的防沉降性能,减少了水流对路基以下土壤的直接冲刷,进而保证了土壤的稳定度,同时,在土壤松动时,能够有效的对土壤进行夯实,进而保证路基桩的支撑作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防沉降措施大多是在路基与路基桩之间铺设防水层,不能有效的防止水流对路基以下的土壤进行冲刷,进而不能有效防止路基的沉降,在对公路的承受负荷采用路基桩进行增加,在路基以下土壤出现松动时,路基桩就起不到较好的支撑作用,以此路基依然会发生沉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路基防沉降设施,包括路基层,所述路基层的底部铺设有砂石层,该砂石层的底部设置有土工布,所述土工布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该支撑板的内部开设有集水腔,所述支撑板顶端的内部设置有进水孔,且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路基桩,所述路基桩的表面套接有弹簧,该弹簧的底端设置有压实板,所述路基桩的内部设置有排水管,该排水管的内部设置有螺旋杆,所述路基桩底端的内部设置有排水腔,该排水腔的两侧均设置有排水孔。
优选的,所述进水孔的数量不少于十个,且进水孔等距离设立于支撑板的内部,进水孔的两端分别与土工布和集水腔连接。
优选的,所述压实板的大小与支撑板的大小相适配,且压实板与路基桩的连接处设置有相适配的通孔,该支撑板与弹簧的连接处设置有相适配固定槽,且压实板的顶部通过连接座与弹簧连接,连接座与路基桩的连接处设置有相适配的滑动孔。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的顶端贯穿支撑板的底部,并与集水腔的内部连通,螺旋杆的大小与排水管内部的大小相适配,且螺旋杆的底端与排水腔的内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路基桩的底端为锥形,排水腔为锥形,该排水孔的数量不少于四个,且排水孔等距离环绕设立于路基桩底端的表面,并与排水腔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设置支撑板顶部土工布,达到了防止砂石进入集水腔和进水孔中,堵塞集水腔和进水孔,进而保证水流正常流动的优点,通过设置支撑板和路基桩,达到了增加路基的承载负荷,进而保证路基稳定性和路面的平整性,同时,保证车辆行驶安全的优点,通过设置集水腔、进水孔、排水管、螺旋杆、排水腔和排水孔,达到了对路面的积水进行排出,同时,缓解了水流排出的冲击力,使得水流渗透于土壤中,进而避免了土壤的松动,增加了路基桩稳定性的优点,通过设置压实板和弹簧,达到了土壤出现松动时,对土壤进行压实,进一步保证了路基桩安装的牢固性和稳定性,进而保证路基和路面平整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颜晓燕,未经颜晓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42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树脂金刚石磨边轮的配方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