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南极磷虾粉中批量收集南极磷虾眼球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75506.0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35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刘代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03B5/30 | 分类号: | B03B5/30;B03B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志坤 |
地址: | 250014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南极 磷虾 批量 收集 眼球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南极磷虾粉中批量收集南极磷虾眼球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南极磷虾粉进行振动撞击处理,使南极磷虾眼球与虾粉其他组织成分分离;(2)向步骤(1)处理后的虾粉中加入有机溶剂进行搅拌,则虾眼球上浮于有机溶剂液体表面,静置一段时间,待上层液体澄清后,用筛网取出南极磷虾眼球。该方法简单易操作,效率高,绿色安全,不产生二次污染,收集到的南极磷虾眼球干净完整,无虾粉等其他组织附着黏连。可直接作为虾青素含量极高的天然食品及进一步研究的原料,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南极磷虾粉中批量收集虾眼球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甲壳动物的颜色大多与其色素细胞有关,有的色素细胞分布在身体浅表部位,如眼,肢柄,头,背,腹,尾,肢等的甲壳之下;有的在身体内部,如脑,腹神经两侧,心脏,精巢、卵巢周围以及发光体上等。色素细胞的色素有红、黄、蓝、白、黑五种,一种细胞可以有一种或四种不同的色素颗粒。
南极磷虾是甲壳动物的一种,南极磷虾的眼睛是一对复眼,其复眼由4000个小眼组成。小眼表面是正六角形,内部由屈光器、感光器、色素细胞和小眼轴等组成。屈光器由角膜和圆锥晶体两部分紧密结合而成,视网膜细胞为感杆型,色素细胞包围着晶锥和感觉细胞,色素细胞包围着感觉细胞可起着保护作用。色素细胞都有大量的电子致密的色素颗粒,细胞核大,呈圆形、长圆形和不规则形等。色素细胞具有保护晶体、感光器及调光作用。南极磷虾眼内的色素主要是红色的虾青素。
虾青素是极强的抗氧化物质,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南极磷虾身体中(不包括眼睛)的虾青素为8.2μg/g湿组织,而南极磷虾眼睛的虾青素为1475μg/g湿组织,南极磷虾整体(包括眼睛在内)的虾青素为18μg/g湿组织。可见,眼睛是虾青素的含量最高的地方。实际上,南极磷虾的眼睛就是一个虾青素含量极高的天然的小胶囊,因此南极磷虾眼球不仅有很高的食用价值,也可供科研应用。然而由于南极磷虾眼球量小质轻,目前对南极磷虾眼球进行收集时,均采用人工摘取方式,费时费力,因此亟需一种批量收集南极磷虾眼球的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发明人经长期的技术与实践探索,从而提出一种从南极磷虾粉中批量收集南极磷虾眼球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易操作,效率高,绿色安全,不产生二次污染,收集到的南极磷虾眼球干净完整,无虾粉等其他组织附着黏连。
具体的,本发明涉及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从南极磷虾粉中批量收集南极磷虾眼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南极磷虾粉进行振动撞击处理,虾粉经振动撞击处理易粉碎成细粉,而眼球因有较多虾青素和其他油脂具有弹性极难粉碎,使南极磷虾眼球与细虾粉易分离;
(2)向步骤(1)处理后的虾粉中加入有机溶剂进行搅拌,虾眼球因含较多油脂、且干燥的完整眼球内部分空腔有空气,易上浮于有机溶剂液体表面,虾粉重又不溶于有机溶剂而快速沉降,静置一段时间,待上层液体澄清后,用筛网取出浮在液体表面的南极磷虾眼球;
步骤(1)中,所述南极磷虾粉含水量≤7%;南极磷虾粉含水量过大,虾粉彼此黏连,不利于进行振动撞击处理分离虾眼球;
所述振动撞击处理优选为:其中振动棒撞击时振幅为3~5mm(优选为4mm),振动撞击处理时间为0.5~1 h(优选为0.75 h);振动棒振幅过大,产生的机械作用过强,可能导致部分南极磷虾眼球振动受损;振幅过小,则南极磷虾虾粉不能得到充分粉碎,延长振动处理时间;
步骤(2)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或正己烷和乙醇的混合液;进一步的,所述乙醇为80-100%乙醇;乙醇、正己烷绿色安全,属于微毒、低毒有机溶剂,其中正己烷常被用作食用植物油的提取剂,且乙醇、正己烷易挥发,无残留;
所述正己烷和乙醇的混合液中正己烷与乙醇的体积比为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师范大学,未经山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55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