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头戴式立体声耳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8278.2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6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意诺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左耳机 立体声耳机 多功能头 耳机架 降噪麦克风 前端外表面 充电接口 音频接口 蜂鸣器 右耳机 备用 环境噪音 内部电池 通话过程 主麦克风 麦克风 蜂鸣声 有效地 主音频 左耳罩 耳机 电量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头戴式立体声耳机,包括耳机架,所述耳机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右耳机,且耳机架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左耳机,所述左耳机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主麦克风与充电接口,且主麦克风位于充电接口的下方,所述左耳机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左耳罩,且左耳机的另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蜂鸣器,所述右耳机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降噪麦克风与备用音频接口。本实新型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头戴式立体声耳机,设有蜂鸣器、备用音频接口与降噪麦克风,能够在耳机内部电池电量过低时产生蜂鸣声,并在主音频接口出现故障时继续实现有线连接,还能够有效地减低通话过程中的环境噪音,适用不同的工作,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耳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头戴式立体声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是一对转换单元,它接受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耳机一般是与媒体播放器可分离的,利用一个插头连接;现有的耳机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不能够在耳机内部电池电量过低时产生蜂鸣声,无法可以提醒使用者及时给耳机充电,其次,在主音频接口出现故障时,就无法实现有线连接,不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使用要求,最后,不能够有效地减低通话过程中的环境噪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通话质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多功能头戴式立体声耳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头戴式立体声耳机,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功能头戴式立体声耳机,包括耳机架,所述耳机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右耳机,且耳机架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左耳机,所述左耳机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主麦克风与充电接口,且主麦克风位于充电接口的下方,所述左耳机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左耳罩,且左耳机的另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蜂鸣器,所述右耳机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降噪麦克风与备用音频接口,且降噪麦克风位于备用音频接口的上方,所述右耳机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右耳罩,所述右耳机的另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确认键、上一曲键、下一曲键、音量加键与音量减键,所述上一曲键位于确认键的上方,且下一曲键位于确认键的下方,所述音量加键位于确认键的一侧,且音量减键位于确认键的另一侧,所述耳机架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调节块,且调节块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开关按钮,所述蜂鸣器与充电接口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右耳机与左耳机的外表面均涂布抗氧化涂层,抗氧化涂层的厚度为一毫米,所述左耳机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蓝牙芯片,且左耳机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主音频接口。
优选的,所述左耳罩与右耳罩的内部均设置有扬声器,扬声器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扬声器的大小相同规格一致。
优选的,所述备用音频接口的外部设置有凹槽,且备用音频接口通过凹槽与右耳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调节块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调节块的长度调节范围均为零到三厘米。
优选的,所述蜂鸣器的一侧设置有绝缘胶层,且蜂鸣器通过绝缘胶层与左耳机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多功能头戴式立体声耳机,通过设置蜂鸣器,能够在耳机内部电池电量过低时产生蜂鸣声,可以提醒使用者及时给耳机充电,通过设置备用音频接口,在主音频接口出现故障时,仍可以实现有线连接,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使用要求,通过设置降噪麦克风,能够有效地减低通话过程中的环境噪音,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通话质量。本发明中,整个耳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多功能头戴式立体声耳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多功能头戴式立体声耳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多功能头戴式立体声耳机的图2中A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意诺贸易有限公司,未经绍兴意诺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82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